农谚谚语大全24节气(谷雨节气到来,节气事关收成,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和习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谷雨节气到来,节气事关收成,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和习俗有哪些

今天已时10点24分7秒交谷雨,有关谷雨的农谚不少,试列举几句,如:

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谷雨无雨,交回田主。

谷雨栽秧,一棵一筐。

过了谷雨,百点近岸。

过了谷雨,不怕风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前后,撒花种豆。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

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

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清明爆半笋,谷雨成半林。

清明一尺笋,谷雨半丈竹。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在月头,秧多不要愁。

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

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

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习俗主要有:张贴谷雨贴,消灭害虫,盼望丰收与安宁;爱花的赏牡丹,祈盼天遂人愿;渔民海祭,望海神保佑;农家走谷雨,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洗桃花水,消灾避祸;喝谷雨茶,清火、明目。

我国24节气有哪些每个节气有哪些民间谚语

对于二十四节气,我国农村极为重视,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编写了以下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十二个月,阳历每月有两个节气,上半年每月节气大多在六日与二十一日,下半年一般在八日与二十三日这两天,最多相差一两天。

而与此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农谚分别为:

立春、雨水: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雨水代表雪,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惊蛰、春分: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清明、谷雨: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

立夏、小满: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多生;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芒种、夏至: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小暑、大暑: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小暑大暑在三伏里头两伏)

立秋、处暑: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白露、秋分: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寒露、霜降: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逢雷声菜价高。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夏雨淋透,霜期退后。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立冬: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小雪、大雪: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冬至:初一有风多疾病,更逢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丰收歌。

小寒、大寒: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晴好,下岁农夫发大财。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有关二十四节气中的谚语、格言,你知道多少

我知道的别人也可能都知道了,下面说一个别人不知道或者很少人知道的谚浯。

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开花就下种。

这是过去流传在我家乡的一句谚浯,每当阳春三月,老农们都爱念叨这句话,并以此来安排水稻的播种时间。

农民朋友都知道,如果你完全按二十四个节气来安排农事,它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有的年份节气来的早,有的年份节气来得晚,有时候还会受到倒春寒的袭扰,根据节气将水稻催芽、播种,下田之后倒春寒来了,水稻芽苗被冻坏,重播的年份也时有发生。

有经验的老农往往会根据节气,再给合当地一些植物的应季开花来安排水稻播种,一些植物没有达到一定的积温和稳定的温度是不会开花的。

如谚语说的: 苦楝树开花,叫化子打哈哈。什么意思,就是说苦楝树开花后,气温逐渐升高,叫化子露宿野外,再不会挨冻了。

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开花就下种。桐子开花后,气温稳定了,再不会有倒春寒发生了,老农们可以放心地催芽下种了。

这句话应该还有另两个意思的,自古以来农民几乎都不识字,也看不懂历书,而富人大多读过书识字的,看历书某节气到了,告诉老农该下种了,但有经验的老农还是要根据大自然植物的生长规律来确定播种时间。

再一个意思就是明明还不到播种季节,富人有意误导农民播种,让农民歉收,好去富人那借钱借粮。富人就可以坐收高利贷了。

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是千百年来农民生产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在那个没有农膜、没有温室大棚的年代,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事的安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