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龙标过五溪全诗(闻道龙标过五溪上一句是什么 闻道龙标过五溪上一句到底是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闻道龙标过五溪上一句是什么 闻道龙标过五溪上一句到底是啥

1、闻道龙标过五溪上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2、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道龙标过五溪,前一句是什么

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前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哪首诗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朝体裁: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的意思是:

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于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城的位置上,也就在南京做县丞,被贬为湖南龙标县尉,所以题目中叫“左迁龙标”。听到好朋友被贬的消息之后,李白就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绘出南国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着起首的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名题目,有为下面两句抒情张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像,以奇特的想象编织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表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闻道龙标过五溪全诗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全诗如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