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可以把大臣训的服服帖帖而明朝不行?一生都不被张居正重用的海瑞,难道像历史讲的一样是个无能的清官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清朝可以把大臣训的服服帖帖而明朝不行

明朝大臣:“臣有意见!”,皇上:“拉出去,二十大板!”;清朝大臣:“臣有意见!”,皇上:“拉出去,砍了!”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嘴炮喷子,甚至有的文官,就想靠忠言直谏名垂青史,那除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魏征,就数明朝时期的大臣能怼皇上了。

在明朝,除了打天下的朱元璋、朱棣时代,没有大臣敢瞎逼逼之外,老朱家剩下的皇上,大多都比较懒,爱好也比较奇葩,有喜欢斗蛐蛐的,有喜欢木匠活的,有喜欢修道的……反正就是不迷恋权力。

那皇上自己懒,就得需要干活的,也正因为如此,明朝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文官的整体地位都得到了提升,所以才有明朝时的“文官治天下”一说。

那既然用大家干活了,加上自身确实有问题,所以这些明朝的皇帝,在面对大臣的指责时,往往也不会大动肝火,有时候只能默默躲在风中哭泣……

不过,明朝时期,虽然文官权力非常大,可皇权却始终牢牢地掌控在皇帝手中,因为明朝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和文官正好相互制约。

其实,明朝时期,文官的权力都是皇帝授予的,只要皇帝愿意,他随时都可以收回权力。但是,如果把权力收回来,就得自己亲自干活,他们可不想那么累。

所以,爱说啥就说啥吧!反正也不能造反,自己正好乐得逍遥,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跟道士厮混在一起,明朝依旧没有大乱,毕竟有内阁替他干活呢。

那整体来看,明朝皇帝大多不着调,几乎完全依赖文官治国,同时依靠宦官制约文官,加上兴趣爱好广泛的皇帝,性格相对没有那么霸气嗜杀。

导致明朝的文官们,批评指责皇帝,并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后果,于是养成了怼皇帝的这种风气,只要发现皇帝有失德的地方,就会忠言直谏。

皇帝有时候被怼生气了,也会收拾这些文官,不过大多打打屁股,或者罢免其官职,也就差不多了,这也更助长了文官直谏的风气。

甚至出现,如果哪位大臣因为怼皇帝被收拾了,就会被世人称赞的畸形风气,如果被砍头了,那就会名满天下,人人称颂其为大忠臣。

所以,后来演化到,有的大臣,为了反对而反对,反正只要自己敢反对指责皇帝,自己就会成为大英雄,进而青史留名。

万历皇帝,就是因为被大臣怼得太过郁闷,一生气二十几年不上朝,躲在深宫中不出来,这也给了世人一种,明朝皇帝不强势的感觉。

不过实际上,明朝皇帝还是牢牢抓住权力的,只不过他们更懒,不想管太多事,就任由那些文官折腾去吧!

到了清朝,一切情况都变了,本身清朝满族就是少数民族,对以汉臣为首的文官,防备之心更是非常重,把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

并且,清朝皇帝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小肚鸡肠,一个让他们不顺心,就耿耿于怀,必要报复收拾大臣,比如乾隆表面上包容四海,不会因大臣直谏定其罪。

可实际上,乾隆在面对大臣直谏时,会直接以造谣、诽谤、曲解上意等治罪,大臣一个不留神,就会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要知道那可是死罪。

所以,被杀得多了,自然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加上能在清廷为官的,大多骨子里,没有那份特别的刚强,奴性心理也更重,自然对皇上俯首帖耳。

PS:如果喜欢就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吧!欢迎留下宝贵意见,您的支持是笔者码字的最佳动力!

一生都不被张居正重用的海瑞,难道像历史讲的一样是个无能的清官吗

海瑞是无能的清官只不过是近几年来一些网文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哗众取宠,甚至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谣言而已。海瑞是否无能,只要翻看史书,了解海瑞的生平就一目了然了。

海瑞生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父辈五人中便有四人功名在身,唯有海瑞的父亲只是一个廪生,并在海瑞出生四年后去世。从此孤儿寡母便依靠祖上传下来的几十亩地勉强度日。

海瑞母亲性格极其刚强正直,从小便对他要求严格,每天只能攻读诗书,不许像普通小孩子一样玩耍。在海母的严厉教导下,养成了海瑞刚正不阿、不惧奸邪的性格,并在成年后自号“刚峰”用于勉励自己。另外海瑞年轻时,正好是阳明心学流行的时候,其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都对海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日后行事的重要准则。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中举,次年参加会试,期间上《平黎策》:

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明史·海瑞传》

就海南黎患提出了修建道路、设置城池、开设学堂等策略,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却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年海瑞名落孙山。1554年,海瑞再次参加会试,却依然落第,于是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并在当年接受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成为福建南平县教谕。

其实从《平黎策》和之后著名的《治安疏》来看,海瑞没有中进士,绝对不是才能问题,而是当时的朝廷,更喜欢辞藻华丽、夸夸其谈的文章,对海瑞更趋务实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但是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能脱颖而出。

海瑞在任南平教谕期间,不仅传授文章知识,更身体力行的教导学生,读书人应该重视的道德思想建设。当时御史来到学宫视察,别人都是跪地迎接,只有海瑞一人长揖行礼,并说: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明史·海瑞》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浙江淳安县令。但海瑞来到淳安之后,发现当地富豪有几百亩的地,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而贫苦百姓,一粒米的收入都没有,却要交几十上百亩地的税,非常的不公平。

于是海瑞在全县重新清仗土地,规定税负,大大减少了当地普通百姓的负担,使不少因为税负过重而外逃的贫民重新回到故乡。此举其实也是之后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另外,海瑞在任期间,整饬吏治,严禁官吏奢靡浪费、假公济私,并以身作则,穿布衣吃粗粮,就连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甚至一次,为了给海母过寿,海瑞割了两斤肉,总督胡宗宪吃惊的就像不得了的大新闻一样到处和人说。

《明史》记载,一次胡宗宪的儿子要到浙江看望父亲,沿途狐假虎威,收受贿赂。来到淳安之后,因为没有得到预想的款待发怒吊打驿吏。海瑞闻讯后,立刻抓捕胡宗宪的儿子,没收黄金数千两,并以假冒胡公子诈骗的名义上报给胡宗宪。事后胡宗宪并没有追究海瑞。

还有一次,严嵩党羽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沿途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勒索,唯有在淳安没有得逞,但因为海瑞的清廉之名,只有收敛自己的威风,悻悻离开。

海瑞在淳安期间政绩斐然,被提升为嘉兴通判,但因为鄢懋卿从中作梗,又被贬为兴国州判官。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持文官选拔,海瑞被提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同年二月一日,海瑞在家中买好棺材,并将家人托付给朋友后,向嘉靖呈上了后世有天下第一疏之称的《治安疏》,批评嘉靖痴迷修道,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嘉靖看完后大怒,直接扔到了地上,对左右说:“快去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明史·海瑞传》

嘉靖听后沉默无言,过了一会又拿起《治安疏》来看,之后的数月时间里每天都要看好几次,最后说:“海瑞可以比作比干,但我也不是纣王。”

到了秋天,嘉靖召徐阶讨论禅位给太子的事,并说:

“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明史·海瑞传》

于是将海瑞下诏狱,追究谁是主使。最后刑部判决海瑞死刑,但关于执行的奏章却一直被嘉靖留中不发。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驾崩,隆庆皇帝登基,海瑞才被释放,官复原职。后调任大理寺尚宝丞(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的官员)。

之后又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隆庆三年(1570年),海瑞被升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明史》记载,海瑞到任后: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