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详细介绍?《醉翁亭记》朗读节奏划
发布时间: 2023-07-06

醉翁亭详细介绍

介绍如下: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让泉”。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据传北宋年间,琅琊山宝应寺的住持方丈叫智仙。他每天除了烧香拜佛,便在庙前摆3个茶水摊,向过路的樵夫、猎人供给茶水。这一带人们都称赞智仙方丈心地善良。

有一天,有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从此路过,喝了几杯茶后,便称赞起智仙方丈来了,并记得智仙方丈供应茶水,已经是9年9个月,外加9天了。

这老人告诉智仙方丈,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经常在一块秀丽的地方歇息,那里风景美,来往过路的人也很多,就是缺少一个茶摊。

智仙方丈一听,忙请老人领路,前去看看。两人到了那里,智仙一看,果然是个好地方,林木茂盛,泉水清澈,风景秀丽。智仙方丈决定在此设个茶摊。

两人正在说话,忽然天色大变,下起了瓢泼大雨。老人叹了口气说:“要是在这里修个亭子就好了。”

老人本是顺口一说,没承想,智仙方丈却将此话记在心头。不几天,就在这里修了个亭子。亭子修好了,但始终起不出个好名字让两人都满意。时间一长,两人渐渐把给亭子起名字的事就给忘了。

后来,欧阳修到滁州当太守。他为官清正,体察民情,这里的百姓过着太平生活。他经常到琅琊山,与智仙方丈交往较深。

智仙方丈邀请欧阳修为亭子起个名字。欧阳修说:“我来到滁州,能与民同乐,真使我心醉。我看就叫它‘醉翁亭’吧!”

《醉翁亭记》朗读节奏划分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扩展内容】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参考资料:醉翁亭记-百度百科

2011届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桃花源记后面的相关链接

上海市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篇目(针对10届上海中考考生)一.文言文文章:1.陋室铭(刘禹锡)2.爱莲说(周敦颐)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4.伤仲永(王安石)5.周处(《世说新语》)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卖油翁(欧阳修)8.核舟记(魏学洢)9.黔之驴(柳宗元)10.黠鼠赋(苏轼)11.狼(蒲松龄)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输(《墨子》)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15.曹刿论战(《左传》)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7.小石潭记(柳宗元)18.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后两则《孟子》)19.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0.黄生借书说(袁枚)21.问说(刘开)22.卖柑者言(刘基)23.岳阳楼记(范仲淹)24.醉翁亭记(欧阳修)25.记承天夜游(苏轼)26.陈涉世家(司马迁)27.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28.桃花源记(陶渊明)29.捕蛇者说(柳宗元)30.登泰山记(姚鼐)二.列为课文中的诗词曲: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饮湖上出晴后雨(苏轼)34.黄鹤楼(崔颢)35.山居秋暝(王维)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卖炭翁(白居易)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4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2.如梦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诉衷情(陆游)4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辛弃疾)4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47.四块玉 别情(关汉卿)48.天净沙 秋(白朴)49.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50.水仙子 咏江南(张养浩)三.每周一诗: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5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54.凉州词(王翰)55.书愤(陆游)56.过零丁洋(文天祥)57.观书有感 其二(朱熹)58.观猎(王维)59.生查子元夕(欧阳修)6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要求背诵篇目:(按上述序号排列)全文:2.6.7.9.11.17.23.24.28.31~60 部分:8(第二.三段)15(第三段)18(前四则“孔子论学”)26(第一段) 29(第四段)要求理解篇目:全部(一般51~60不作要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