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江苏男孩用文言文写满分高考作文,拒上北大,现在怎
发布时间: 2023-07-0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10年,一篇仅有755个字的高考文言文作文,被阅卷老师一致认可给予满分。

当年,这篇作文是江苏省唯一一篇满分作文,自然而然地迅速走红网络。

读过的、能读懂的人,都大呼神奇。

没读过的、也读不懂的,看别人挥旗呐喊,也跟风狂欢。

确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篇文章只停留在“看不懂”的地步。

一个个生僻字,直让人脑壳痛。

先不说普通人,即使在阅卷的时候,刚开始就难倒一众老师。

这篇作文太难了,不是写的难,是我们改的难啊!

根本不敢下笔改,连阅读理解都是问题!

后来,古文献专家吴新江教授在查阅资料之后,写了一篇长达四页、2000多字的注释。

通过吴教授的注释,大家才终于看懂这篇作文的真正意思。

高深的立意,流畅的文风,马上吸引到阅卷老师。

最终,这篇作文在当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中一骑绝尘,得到满分。

(王云飞在宿舍)

这篇轰动全国的作文,出自江苏18岁男孩王云飞。

北大校长看到相关报道和作文内容后,被少年的才气深深折服。

高考成绩出来后,虽然王云飞的成绩离北大还有一定距离,但还是被决定破格录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云飞竟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份“天降之喜”。

古文奇才王云飞,为什么这么牛?

事情过去12年,现在的他,过得怎么样?

2010年6月,江苏省高考阅卷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忽然,一篇令人“抓狂”的文章横空而出,给严肃寂静的阅卷现场带来一阵躁动。

文章通篇使用的是纯文言文体,生僻字非常多。

就连阅卷老师,都不能完整地通篇读完,更别说理解意思了。

于是,这张卷子被上交评卷专家组,其中,就有古文献专家吴新江教授。

吴教授拿到卷子之后,并没有立刻进行评分,而是先对照字典和资料做出长达两千多字的严谨翻译。

之后,他对这篇文章大为赞叹。

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一库一库什么意思日语?“一库”现今网络流行日语:行く(い)发音:一库:译:去、走、前进等,常用:行く:我们走吧。网络流行是引自亚麦蝶片片里男性射精前常使用的呻吟语的日语发音,行く 行く も止(だ)めだ,译为,卧槽、卧槽、(流了)不行了。)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

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

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页!

接受采访时,吴教授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王云飞)

他表示,只是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实际算不上什么,文章切题才是第一要务。

王云飞的这篇文章,虽然另辟蹊径,但并非哗众取宠。

他使用的是严格的骈体古文,同时多次引经据典。

更重要的是,文辞优美,紧扣主题。

所以无论是写作难度,还是内涵,都十分完美。

文章的题目是《绿色生活》,王云飞先从21世纪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开始说起。

接着“古为今用”,渴望可以回溯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时代,进而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

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a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

经过综合考虑,尽管这篇文章只有755个字,但还是被打出满分成绩。

高考满分作文非同寻常,尤其是在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

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化底蕴,没人敢轻易动笔写文言文。

所以,文章一经曝光,考生王云飞就被各方媒体挖掘,家喻户晓。

很快,记者就采访到本人。

让人们惊讶的是,如此文采斐然之人竟然是一名理科生,来自江苏如皋中学。

面对采访,王云飞一点都不怯场,看上去非常从容。

1.68米的身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笑容朴实。

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对古文感兴趣,曾经把《资治通鉴》翻烂。

在此前的多次考试中,就已经尝试文言文体的写作,其中有武侠小说、文言文小故事等。

一句话总结,就是厚积薄发,量的积累才引起质的飞跃。

(王云飞高考作文满分后接受采访)

当然,王云飞不仅文章写得好,他的高考总成绩也不差,超过当年一本分数线19分。

他吸引到众多高校的注意,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

虽然高考总成绩并不拔尖,但北京大学愿意为了他的文采而破例降分录取。

这对于一个苦读十几年的学子来讲,应该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让人吃惊的是,王云飞竟然坚决地予以拒绝。

感谢北京大学的青睐,只可惜我已经决定留在江苏了。

原来,在北大抛出橄榄枝之前,东南大学已抢先一步。

它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对王云飞的预录取工作,专业是该校的王牌——土木工程。

面对这个结果,很多人不解。

因为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资源来讲,北京大学都远超东南大学。

就算王云飞反悔,也是情有可原。

但王云飞并未犹豫,掷地有声:

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就要做到一口唾沫一颗钉。

要忠于自己的选择,岂能像三国吕布那样反复无常,岂不让人耻笑?

深受国学影响的王云飞,骨子里清风明月,令人敬佩。

当然,他的选择也招来不少质疑。

许多人认为,有如此文采的人,更应该在文学方面有所造诣;

而不是“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回报度更高的专业。

(茅以升教授)

面对质疑,王云飞不曾动摇,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茅以升教授是我的偶像,他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创始人。

他曾经说'土木工程是工科之主干’,这句话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我小时候的志向就是长大后投身于社会,为社会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我的产业报国的梦想不会变化,我一定要学习工科,所以选择东大。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植根于心的梦想。

他最爱唱的歌是屠洪刚的《精忠报国》,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实业报国。

而文言文,只是一个兴趣爱好。

只不过,优秀的人,做什么都力争优秀。

清晰的方向,坚定的意志,笃定的选择,给予许多青年学子启迪。

而追溯王云飞的成长史,我们又能感受到厚积薄发的力量。

1992年10月,王云飞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原镇文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陪伴孩子,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

少时的王云飞,家境虽不富裕,却并未受过生活上的委屈。

父母尽自己的全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有句话说: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孩子注定平凡。

王云飞的人生路,也在平凡中往前延伸。

直到,他对古汉语的兴趣被挖掘出来。

(王云飞经常翻阅的古汉语字典)

王云飞的父亲是个建筑工人,干的是纯体力活,全国各地奔波。

虽然没上过几天学,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但他却知道,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所以,每次回家时,他都会给儿子带回去很多书。

其中,就有古文书籍和中国古典名著。

王云飞就是在这些书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爱上了读书,尤其是文言文体。

我记得爸爸给我买回来的第一本书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其实那一次还有很多经典的书籍,但是我对那本书印象最深刻。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古汉语的相关内容,我们课本上、作文书上都是现代文嘛。

接受采访时,王云飞回忆起与古汉语结缘的故事,眼神中透露出怀念和热爱。

因此,他很早就喜欢上读《史记》、《尚书》、《资治通鉴》等晦涩难懂的书籍;

就像其他小孩儿读《西游记》、《水浒传》一般,津津有味,痴迷不已。

在其他同学对古诗文言尚且懵懂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把中华优秀典籍倒背如流了。

初三的时候,课本上刚刚出现大篇文言文。

这对很多学生来讲,在学业上都是不小的压力。

但王云飞却非常享受。

他看那些文章像看白话文一样简单,并且常常沉浸其中。

休息的时候,爱看书的同学通常都会选择一些小说和闲书来缓解课业的疲劳。

只有王云飞,依旧埋头在浩瀚冗杂的古典籍里,安安静静,浑然忘我。

每当别的同学喊他玩,他不为所动时,同学们就会陆续地冲到他身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