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精益生产还有什么生产方式?你是怎么理解精益生产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除了精益生产还有什么生产方式

个人拥有制造业接近10年的工作经历;

在高校进行了7年的生产制造理论的学习;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总体上来说人类的生产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单件生产方式

单件生产方式就是产品一件一件的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很多产品可能就是几个人从头做到位,在作业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对零部件的修理和适配。以前汽车就是采用单件生产的方式,所以价格非常昂贵,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买到起来,而且生产效率不高

2.大规模生产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福特公司首先采用专业化分工的理论,在生产组织方式上,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所有的设备,工装都是专用的,人员相对固定在每一个岗位,汽车制造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品种过于单一;在福特之后,通用也广泛采用这种大规模生产方式,也是由于这些生产方式的变革,美国很快掌控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大规模生产方式人员分工非常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但是设备都是专用化的设备,但是生产的产品完全是同质化的,消费者虽然能够享受批量生产带来的廉价产品,但是也牺牲了产品选择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3.精益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在通用公司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考察,并结合日本国内市场,提出了“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日本其他汽车公司也纷纷效仿,日本很快实现了二战后的迅速崛起。

精益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方式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优点,通过多能工的培养、通用化的工装设备,一方面能够确保生产效率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后面学术界也提出过很多新鲜的概念,包括: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等。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生产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三种,后面无非是在各个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当前的技术和手段。比如,智能制造其实很多理念都是来自竟精益生产或者大规模生产,无非是加入了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你是怎么理解精益生产的

回答这个问题,准备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解,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于精益生产的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相互交流。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起源于日本,是在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的卓越生产方式(TPS)之后提出的,怎么来理解精益生产的含义?

  • 精:就是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

  • 益:就是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产生价值,获得收益。

精益生产的目标就是通过不断降低成本,实现零缺陷、零库存,消除生产中的各种浪费,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下面来讲几个精益生产的概念,

实施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1. Specify Value 确定价值,识别VA和NVA,这里需要使用时间价值分析。

  2. Identify the Value Stream 掌握“价值流程“,价值流考虑的是从产品构思到产品交付到客户手里的整个过程,包含增值的活动和不增值的活动,这里需要用到价值流图分析法。

  3. Flow 朝流线方式迈进,这里强调的是词是流,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单件流。

  4. Pull 建立“后拉式“,通过拉动式生产,实现JIT ,客户在需要的时刻就可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5. Perfection 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生产追求的是零缺陷、零库存,零抱怨、零故障,把无止境的追求完美作为经营目标,其中持续改善是追求完美的最大体现。

JIT我在其他文章已经讲过,其他的我会陆续详细进行介绍,有疑问也可以留言。

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

  1. 等待浪费:可以通过提升线平衡和动作价值分析来改善

  2. 库存浪费:可以通过JIT和平准化生产来改善

  3. 搬运浪费:可以通过多能工和U性线布局来改善

  4. 不良浪费:可以通过自动化和防呆作业来改善

  5. 加工浪费: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分析来改善

  6. 动作浪费:可以通过动作价值分析和标准化作业来改善

  7. 生产过剩浪费:可以通过单件流和JIT来改善

因为关于七大浪费的说明很多文章都有讲到,这里给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供打击进行参考,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下面用一张图来总结精益生产管理,里面很多的方法后续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以上是我对于精益生产的理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大家发表看法,留言讨论,将持续给大家带来生产运营和精益改善相关的文章,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支持一下,优质的创作需要你的支持!

如何做好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以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理论知识已经讲过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章中以精益生产指标为例,一步一步讲解如何对应到生产车间具体现场指标,通过做好现场管理最终实现精益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中的难点是人,人是管理措施的执行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精益生产目标一线员工不容易理解,只关注自己每天具体要执行的操作。管理者怎么来分解呢?

在推行怎么管之前要先理

1、理指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精益生产,具体有哪些指标?例如:消除浪费、及时化生产、持续改善、实现七个零等等,

2、理四个流:要理清楚物料流动,信息流动,价值流动,人员流动;生产管理者不能只盯住局部,要跳脱出来,宏观审视问题。每个流具体是从哪个环节开始?总共有多少环节?又回到哪里结束?哪些环节有跨部门?关键控制环节在哪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3、理相互关系:要理清楚精益指标和现场管理措施的关系;生产部门与其他各支持部门的交叉关系;生产线各工位之间的关系等

下面就通过一个具体的精益指标来讲解生产车间如何做好现场管理:

A、这个精益生产指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例如本文章中选择的是消除浪费,精益管理中的七大浪费具体指什么?

  • 等待浪费

  • 搬运浪费

  • 库存浪费

  • 过量生产浪费

  • 库存浪费

  • 加工浪费

  • 不良浪费

我们选择其中的等待浪费往下面进行

B、分析造成等待浪费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的方法可以采用鱼骨图,这里不做详细说明,总结的原因如下:

1、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生产线平衡低,

2、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存在频繁换线,换线耗时长,

3、生产物料不充足,物料上线不及时,

4、生产异常(设备故障、在线物料不良、产品不良率超标等)

C、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这个是关键,制定的措施要简单有效,易于执行,下面对应原因来说明:

1、IE部门《工艺部门》对产品流程要进行流程分析、价值流分析、动作分析(瓶颈工位要特别注意),提升产品线平衡率,产品量产前必须达到最低线平衡指标,量产后要持续提升产品线平衡。

2、生产安排要合理,需要综合考虑均衡化生产、准时化生产;生产工艺相似的产品尽量安排到相同的生产线,保持人员和工位的稳定,减少切换次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