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吗?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相信鬼神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吗

现在有些变态的人,欲将孔子打入十八层地狱,凡孔子的便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加以批判。孔子怎么着也曾引领中华文化二千多年。世界上有多少这样伟大的人物?只有无能的人心怀嫉妒才会对自已祖先中优秀人物不恭敬。崇洋媚外的人让人看不起。

针对那些假洋鬼子,我来看看《圣经》是怎么说的。《圣经.马太福音》太、7:12(1):“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两者是何等相似。

我要对提问者说,古人留下的就如上天留下的。都是没有对与错的问题的。比如路上有一块石头,你绊脚了他就是绊脚石,你拿去垫脚了他就是垫脚石。石头还是那石头。你理解了,或许会对你有帮助。石头可以建房、修路、架桥、、、你不理解、他就只是一块石头。如果他绊你脚了,那也是你没看清状况。不能怨石头啊。说这块石头坏,那是脑子进水。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相信鬼神吗

鬼神是莫须有的存在。要确定鬼神的存在是有难度,能被你确认了,他就不鬼不神了。之所以鬼、神就是因为不能被人所确认。所以许多人都疑神疑鬼。

你说鬼神一定不存在吗?还真不好说。我们不说那些神神叨叨的事。就用科学来说吧。在沙滩上出现写着自己的名字。就马上会明白这一定是某个具有与自己同等智慧的生物所为,而不是自然的产物。手机是人类智慧的一个结晶,不可能是自然的产物。而人乃至于生命的细胞其设计要比手机精巧何止千万倍,怎么不可能是一个 高等智慧的产品呢?是神?是上帝?是真主?真不知道。但这种推理是合理的。

上帝造人?真主造人?真知不道。但人生人是可以见证的。假想真有什么神造了我,那也只是神通过父母造了我。我们不能用推想来决定我们的理智。所以孔子又讲孝。鬼神无法捉摸,很难见证。而我们至少能见证父母生子女。而孝最后的回归亦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会老的。而生前的行为是相互见证的。孝父母是对神最大的敬。神究竟有没有还不好说,那么对一个存不存在都不知道,怎么可以用此为依凭呢?而父母一定在,所以只有依凭孝父母才能敬到神。

当人死去到了另一个世界。怎么好意思经常去麻烦他们呢?就送一些祝福表示礼敬吧。我们在不同世界各做各的。我们不知道鬼神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但我们希望各自都能过好各自想要的生活,所以没必要去招惹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来干扰我们生活。但是说不定我们的未来归宿就是在另一个世界。保持恭敬之心是必须的。所以敬鬼神而远之。

天地仁爱有了人,父母仁爱有了我。我与我的外在仁爱我将拥有一个世界。孝父母即是向父母学习仁爱。仁爱的能量才是我们生存依凭的能量。神即是爱。神看不见摸不着,必须要远之。而爱就在身边,就在即刻。把握自己的仁爱,即能把握自己的世界。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不可知的世界。因为那个世界还不属于你。所以对鬼神必须要敬而远之。才能做好现实世界的自己。

孔子说的礼乐制度是什么制度

礼乐就是“规矩”!

古代的时候,礼乐是君王带领诸侯祭祀时的规范流程,马虎不得。后来统治阶级觉得这个行为规范相当尿性,不如推而广之,所以就变成了日常的行为准则。只是这个行为准则,有着严格的划分。

等级的划分。

比如养一个舞蹈团队以供自己嗨皮,只有君主才有资格养64人的团队,诸侯只能用48人的团队,超过48个,这货丫就是想谋反!至于题主或者回答问题的我,如果是公务员的话,撑死用16人的团队。

杜甫诗“此句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实际上就是骂那个叫花卿的将军竟然擅自动用天子规模的歌舞以供自己娱乐。

礼乐这个东西,在形式上会给人一种仪式感,而且还有一种阶级感,处处体现“我们不一样”这种骨子里的虚荣。其核心就是将权利永远地固定下去,也就是说,哪怕我是昏庸残暴的商纣王,我也有资格用64人的歌舞团,哪怕你是救万民于水火的盖世英雄,对不起,顶天是16人的歌舞团队。

权力天生,并且永不更改!

如果仅仅是祭祀或者重大节日这么折腾也还罢鸟,可偏偏这些仪式感还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礼记》中所记载的曾子,病危的时候,就因为垫着大夫才能用的竹席,认为不合礼,然后大发脾气非要换掉,结果儿子只好换了一个普通的席子给他,曾子还没有躺好,就死了。

还有那个周平王,被礼乐折腾得半死不活,每天要洗五次手,而且只是洗手,却不能洗脸,因为洗脸和洗手不能同时进行,洗完脸了之后才可以去洗身子,洗身子的时候却不洗脚,因为洗脚是放在流程的最后。上朝的时候,必须有音乐伴奏,而且步伐必须走成如尺子量好的一样精准无误,更致命的是,因为古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走路不仅要稳,还要让身上的玉佩相互撞击出声音,同时这个声音必须要和乐钟的声音相吻合。

额滴神额!

我们在很多古装剧里看到什么公主,太子,王子从小接受礼仪的训练,这个礼仪就是礼,也可以说是礼乐(乐是雅乐之意,但后来这个乐和礼就融合在一起了。)

礼乐,说穿了,就是你的身份决策你拥有的权利,如果你身份不够,对不起,连穿大红色衣服的权利都没有(明朝),至于盖房子,坐几人抬的桥子,吃什么东西都有规定。哪怕你憋不住放一个屁,对不起,你放屁的方向不能朝向皇宫!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你一个小科长顶天用一个面包车去接你,至于吃饭,在食堂弄个工作餐顶天了。若是市长级别,是不是得用奥迪啊,吃饭也得到单间里去,菜嘛,至少也不会含糊。

礼乐,与品德无关,与身份有关。

耐人寻味的是,孔子尚德,可这个礼乐却和德没有一毛钱关系。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天命,倘若不假思索,我们很可能认为就是天的命令。

但是天能够发布命令吗?咱们讨论讨论。

一,我们通常说“老天爷”,既然老天可以称“爷”,那应当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可是我这几十年从未听到这位“爷”说过一句话、放过一个屁!据此我断定,这是一位早已死翘翘的“爷”。所以我们千万别指望这位死过气的“爷”能够发布命令、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什么什么滴。

二,既然老天爷早已死翘翘,那么他还能发布命令吗?当然不能。可是他又何以自“命”不凡呢?他的“命”还存在吗?究竟何为“天命”呢?

三,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特地在梦里请教了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谬也,谬也,天者非天也,者非命也。”当时我没听懂,一头雾水,但是再想请教,他老人家已飘然而去。我一急,梦醒,暗忖,恍然大悟:

原来他老人家所说的天,并非我们惯常所见的天,而是说宇宙自然;并且他老人家所说的命,也绝非指发布命令,而是指生命至理、自然规律。

据此我又断定,老天爷不过是骗人的假道学,只有孔老夫子的话才是真理论。

但是孔老夫子为何又说“五十知天命”呢?

很简单。10岁小孩子啥也不懂,20岁年轻人都在忙着谈情说爱,30岁、40岁中年人虽然“不惑”,但养儿育女家庭负担重,没有闲工夫,只有50岁老年人(古时候50岁的人多已老而清闲)比较闲逸,开始总结人生,思考自然,参悟“天命”。

所以孔老夫子说,“五十知天命”,意思是说人在50岁之前不懂事,只有活到50岁才懂事。

其实朋友们,时至今日,孔老夫子的话也不可全信。以我而言,虽70有余仍不知“天命”为何物,莫非我老人家几十年都被屎尿憋成了糊涂虫吗?

笑话,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