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定远舰,沉没124年终于被找到,舰上遗物让人潸然泪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19年,山东水下考古队员身着潜水服,依次进入威海水下,船上的队员也在紧盯着屏幕画面,连续两个多月的调查丝毫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

这时,一位队员高喊:

“找到了找到了”,其余队员纷纷围过来,都想第一时间看看这个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舰上都有什么?

在经过了10个多小时的清淤、穿缆、起吊一系列准备工作,终于,这块重约18吨的整块铁甲成功出水,

尘封了124年的定远舰遗物得以重见天日。

当考古队员们看着锈迹斑斑的铁甲时,不少人都留下了眼泪。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往事,触动了考古队员的心?

▶一波三折的造船史

从1840年到1842年,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这时起,不少有志之士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炮火连天。

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一部分清朝官员,逐渐意识到了列强坚船利炮的厉害,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创建了北洋水师,史称“洋务派”。

展开全文

北洋水师

1874年,日本在没有通知清政府的情况下,出动武力侵略台湾。

消息传到清政府后,朝廷上下大为震惊:

日本一个小小岛国,也敢试图侵犯天朝的威严。

于是,为了维护“面子”,清政府派出沈葆桢去处理台湾事务。

沈葆桢到了台湾后,一方面安排人与日本交涉,试图让其自行退兵。

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凭借随同而来的精锐部队将日军打得节节败退。

此时的清政府却担心战火烧到大陆,在日本恐吓威胁以及英国不怀好意的调停下。

占据优势局面的情况下签订了屈辱的

《中日台湾事件专约》,赔偿了日本50万两白银才使其从台湾撤兵。

在经历几次与日本交手后,清政府大受刺激。

毕竟,大多数人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附属国”的层面,一个弹丸岛国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弱小罢了。

在清政府眼中,被一个强大自己好多倍的对手打,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反抗还能接受。

清政府

然而,一个整日跟随在脚边的小弟突然跳起来咬你一口,那就不是能够忍受的事情了。

清政府这时意识到海防力量过于薄弱,

决定建设一支海军抵御外敌。

恰逢沈葆桢上奏宣称日本战舰优于我军,故请求购买铁甲舰。

可是铁甲舰花费巨大,费用就高达1600万两白银,更别说日后的维修费和人员费用了。

而清政府这么多年割地赔款、战争消耗的金额巨大,财政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实在无力再支付这样一笔惊人的费用。

最终,在恭亲王奕䜣的努力下,东拼西凑才筹划了400万两白银的经费。

钱的问题解决了,摆在北洋水师当家人李鸿章面前的另一个难题随之而来,军舰是“造”还是“买”呢?

其实,李鸿章一开始主张自己造船,只有自己造的船用着才能放心。

结果后来发现,造一些普通船还好,要是想要铁甲船这种战斗能力强的战舰,实在是没有这个技术和实力。

在英国人赫德的诱惑下,李鸿章决定向英国一家造船公司订购四艘

“蚊炮船”。

李鸿章

在赫德口中,这种军舰体型小巧,行动灵活,也有一定的威力,在战斗中“咬”敌方战舰一口也是很厉害的。

然而到了实战中,李鸿章才意识到:

这种船防护能力低,在战场上就是大型战舰的活靶子。

而且英国船厂对清政府的订单极其不重视,造的船都是用钢片拼接而成,沉没的风险极大,不禁后悔当初不该听赫德的。

到这时,清政府的造船史踉踉跄跄地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浪费了大好时机,还白白投入大笔经费。

▶漂洋过海的亚洲第一巨舰

在英国人手中交的昂贵学费让李鸿章失望之极,于是决定将希望放到其他国家的军舰身上。

与此同时,当时德国人的造船厂急于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环顾了整个世界市场,他们看上了清政府这块

“肥肉”。

1878年,驻德公使李凤苞受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的邀请,前往参观“萨克森”级铁甲舰,并观看了下水仪式。

这艘巨舰威风凛凛,给李凤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伏尔铿造船厂也热情地招待了李凤苞及同伴,这让他们对德国造船厂十分有好感。

“萨克森”级铁甲舰在当时算得上是顶尖级别的铁甲舰,同时德国造船厂还能满足清政府的需要,为适应中国海域对舰船进行专门改造。

更重要的是,为了抓住清政府这个大客户,伏尔铿造船厂还承诺给清政府打折,比其他国家的报价要低上一些。

这对囊中羞涩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清政府最终拍板:建造大清铁甲舰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由德国伏尔锵造船厂完成。

于是,在1881年,

清政府向德国订购了一艘大型的铁甲舰,即大家熟知的定远舰。

同年又订购了第二艘同类型的铁甲舰“镇远舰”。

1885年,定远舰交付完成,从德国下水出发,沿途收获了一路赞赏。

当它穿洋过海来到中国海域后,无数国人聚集在海岸等着一睹定远舰的真容。

这艘长94.5米,宽18米,满载排水量高达7670吨的定远舰在中国海域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艘巨舰,无愧于“亚洲第一战舰”之称。

随着象征着清政府的黄龙旗在定远舰上缓缓升起,这艘战舰也就正式编入北洋水师,成为北洋舰队的旗舰。

年轻的刘步蟾也被任命为定远舰的管带,率领编队巡视周边海域,定远舰一时风头无两。

为了使北洋水师更加正规,李鸿章还花重金聘请了一名国外的海军顾问琅威理。

琅威理虽然来自英国,却丝毫没有藏私,为北洋水师制定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规定章程。

同时,琅威理也受到了国内众多人士的称赞,赞扬他是最得力的洋教练。

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官兵刻苦训练,无人出错,北洋水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也让世界各国对北洋水师刮目相看。

尤其是日本,更是在北洋水师的震慑下安稳了较长时间。

这艘漂洋过海而来的定远舰,着实让东亚地区度过了一段安定的时日。

▶永不沉没的定远舰

到了1894年,日本的狼子野心再也无法掩藏,先是借朝鲜事变攻击中国陆军,又集结舰队靠近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我国的海岸安全。

8月份,两国宣战,

甲午中日战争拉开序幕。

日本的挑衅举动,让清政府大为愤怒。

丁汝昌奉命率领战舰去黄海地区巡航震慑日本,不料遭到日本海军的袭击,双方交战异常激烈。

没过多久,北洋水师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海域发生冲突。

定远舰成为日军的第一攻击目标,无数的炮弹砸到定远舰的舰身上,然而却从未击穿过它厚重的装甲。

反而,在定远舰和镇远舰的相互配合下,北洋舰队多次命中敌舰。

当日军火力猛攻定远舰时,北洋舰队也在找机会攻击日舰来提升北洋水师的士气。

终于,日舰松岛号4号炮位被北洋舰队发射的炮弹击中,瞬间引发了大火,船舱内的船员顷刻间被火焰吞没。

松岛号上的三浦虎次郎临死前站在舰板上,看着前面不断发射炮弹的定远舰,绝望地感叹道:

“定远舰怎么还不沉啊?”。

松岛号的遭遇给予了北洋水师巨大的鼓舞,同时这也算是定远舰最辉煌的时刻了。

可是定远舰和镇远舰在这次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并没有影响整体战局。

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北洋舰队最终还是败下阵来,而且

北洋舰队多艘战舰受到重创,损失惨重。

黄海海战后,由于主力舰队受损,北洋舰队只得返回旅顺军港维修,以期后续出海作战。

可是此时的北洋海军早已无法召集维修工,损坏的舰队也无法修复。

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撤出旅顺,前往威海卫。

1895年2月,日本集结队伍涌向北洋水师的大本营威海卫,对在刘公岛修养的北洋舰队开展了猛烈的攻击。

为了彻底击沉定远舰,日军甚至等到晚上,趁着夜色派出一艘鱼雷艇去偷袭。

北洋海军得知舰艇进入海域后,立即开启探照灯搜寻敌舰,却暴露了定远舰的确切位置。

混乱中一枚鱼雷命中了定远舰,使其机械工程室遭到破坏。

丁汝昌试图操控定远舰冲出威海卫,却因为战舰进水不止而未果。

最终,定远舰只得被迫搁浅,在刘公岛海域充当一个炮台使用。

到了2月9号,日本军舰在外虎视眈眈,定远舰的甲板也早已被淹没。

刘步蟾为了防止定远舰落入日军手中,含恨命令手下将350磅的炸药塞入定远舰中部,然后引燃炸药。

这个一时风头无两的亚洲第一巨舰就这样

沉入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