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将心比心》的读后感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将心比心》的读后感怎么写

如果在生活中可以将心比心,尊敬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具体的可以到“101教育PPT”里看下同步课程的讲解会容易些,很多老师做过的PPT都会分享在那。应该对你会有所帮助。

从小接受素质教育的人,为何不懂将心比心

不知你所说的"从小"是指什么年代的人?年代不同,所受的教育(包括素质教育)自然不同,岂可一概而论?

素质教育这个提法,似乎是近年来的事,以前曾叫"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根据问题的题意,则"将心比心"确实是人的品德的培养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古已有之,非始今日。譬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见《论语》)这是举世公认的被誉为黄金律的儒家经典格言。与此相似的如耶稣基督的教导:"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见《新约圣经.马太福音7:12》这是为人处世行事的世界著名金律。是基督徒都应信守的道德规范。与上面所说的中国恕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相比,更可以看出这条金律的积极利他精神了。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些都是教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古代箴言。

由此可知,古代虽无"素质教育"的说法,而提出的这些为人处世之道,无论从言语、内涵,层次上更深刻、广泛、具体,有血有肉,不空洞无物,不泛泛然令人不可捉摸。

"素质"一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毋庸讳言,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如"十年浩劫"中,打、砸、抢被视为"革命行动",被视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革命造反精神,干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被四人帮、极左分子视为"高素质"的革命先锋!如当时将一个年迈体弱的"走资派"、"地富反坏右"被挂牌游街,根本不会考虑什么"老吾老与及人之老"这种古老的却充满人情味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谆谆教导。相反,谁要表示不同看法,那轻则一顶立场不坚定,同情阶级敌人的帽子往你头上一套,重则,定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文化大革命的现行反革命"!这不是危言耸听,凡经历过那个黑暗年代的人,都或多或少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这些如今听来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素质教育“!

事情虽然过了几十年,留在人们心目中的阴影,不可能一下子抹去,正如生过肺结核病的人,虽控制了结核病,而这钙化点难以退去,留在那里甚至造成了肺不张、纤维化!这恐怕华陀再世亦无能为力吧?

俗话说: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一代人甚至二代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成。当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习非成是,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后,欲改变人们这样的思想意识,并非易事。当"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陈腐观念沉渣泛起之后,欲使之澄清,又谈何容易?

中国千年来,民间有"以吏为师"之说。当众"师"身体力行,开风气之先,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素质之日,也许是芸芸众生素质全面之时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