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关注“有书共读”,私信【福利】,送你一张VIP听书卡片,千本好书畅听

《资政通鉴》说: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一个人,想要走上坡路,就要选择友善的人交往,多读有益的书,多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多采取友善的行动。

择善人而交

冯梦龙说: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人的一生,来来往往,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但在这些人中,能成为朋友的,却少之又少。

展开全文

真正的朋友,不在相识时间的长短,而在三观相近、相知相惜。

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人也因此成为朋友。

但庞涓性格急躁,还没学成,就急急下山,告别了师傅。

临走之际,庞涓对孙膑说:

“你放心,如果我被魏王重用,能建功立业,一定把你推荐给魏王,我们兄弟齐心合力辅佐魏王,共享荣华富贵。”

孙膑信了他的话,学成以后,就去投奔庞涓。

但鬼谷子劝他说,庞涓心胸狭窄,万不可深交。

孙膑却觉得自己和庞涓同门师兄弟一场,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

见到庞涓后,庞涓表面欢喜,内心却嫉妒孙膑比自己厉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风头。

没过多久,他就设计陷害了孙膑,最终导致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

孙膑这才知道,自己交友不慎,后悔不已。

有句话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真心付出。

交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

择善人而交,择君子而处,才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就像杜甫和李白这一对忘年交。

尽管杜甫比李白小了整整11岁,但杜甫被李白的文采深深吸引,与李白一见如故。

而李白也欣赏这个年纪轻轻却文思敏捷的兄弟,两人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尽管相处时间不长,但杜甫后来却写了大量纪念李白的诗,回忆这一段珍贵的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值得相交的朋友,不在距离的远近,不在年龄的大小,而在是否知你、懂你、包容你。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不如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的朋友。

择善书而读

书海无涯,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读物。

不同的书,反映的是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读不好的书,会让我们急功近利、误入歧途;读好的书,却让我们开卷有益、获益无穷。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小时候很顽皮,也不爱学习。

有一次,客人到他家去做客,结果他又开始调皮捣蛋。

客人委婉批评了他几句,万斯同恼了,一怒之下,就上前掀翻了客人的桌子。

他这种乖张的举动,惹得父亲大怒。

为了教育他,父亲把他关进了书房,从此不准他出书房半步。

无所事事的万斯同不能出去玩,觉的实在无聊透顶,看到书房里有很多书,就随手抓起几本看了起来。

这其中,就有一本陆羽的《茶经》。

里面写道:

“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读着读着,万斯同越来越上瘾。

他渐渐领悟到,人生如茶,只有经历沸水的冲泡,才能清香四溢。

从此,他爱上了读书。

哪怕后来父亲允许他出书房了,他仍然躲在书房里,如饥似渴地阅读。

在书香的滋润下,他也一改以往暴戾的脾气,变得像茶水一样,淡泊致远。

后来,学富五车的他,成为了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中《明史》的编修工作。

莎士比亚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朝圣;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当我们读书越多,读书越深,我们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宽阔,精神世界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人处世也会越来越通透豁达。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终究会滋养我们的容颜、丰厚我们的底蕴。

择善言而听

松下幸之助说:

“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

面对他人的意见,如果我们善于倾听,我们就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朝有个武将叫狄青,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他没有读过多少书。

但他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就在他风头无两之际,他的同仁范仲淹却给他送了一些书,并对他说:

“你虽然是一个武将,但你作为一个将领,如果不知道天下古今之事,那么就你只有匹夫之勇。”

狄青听了范仲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此后的他,一有空闲,就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研习古代兵法。

几年之后,他带兵大战,越发娴熟,而且各种兵法信手拈来,如入无人之境,成为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

葛洪有言: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谦虚谨慎的人,就会获得大家的帮助,赢得大家的认可。

而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就可能在骄傲中毁了自己。

战国时期,有位将军叫赵括。

他从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兵法,自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

有一次,赵括要领兵出征。

但他母亲觉得他过于骄傲,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合当将军,就坚决反对。

但赵括却觉得自己很能干,压根不把母亲的话听到耳朵里。

他母亲没奈何,只好去找赵王。

她对赵王说:

“我儿子自从当了将军,就盛气凌人,军队里没有人敢抬头看他,赏赐的金银珠宝,他也只顾自己拿回家,不分给下属。

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将军。''

但赵王觉得是她作为母亲,担忧儿子的安危,也听不进她的意见。

就这样,赵括还是领兵出征了。

但结果,果然不出他母亲所料,赵括带领的10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损失惨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骄傲自满、一意孤行,只会害人害己。

虚心求教、集思广益,才能走得更长远。

择善行而从

《三国志》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觉得善事小而不去做,不要觉得是小的坏事就去做。

懂得多做好事、多结善缘的人,自然会更有福报。

元末明初,有一个人叫刘继祖。

他的同村有一个村民叫朱五四,因为得了瘟疫,朱五四和他老婆都死了,留下2个儿子。

看到朱家家破人亡,刘继祖很同情。

他不惜拿出一块地皮,好心安葬了朱五四夫妇。

他还拿出钱,帮助抚养朱五四的2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感谢刘继祖,追封他为义惠侯,并惠及子孙后代。

《周易》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懂得积善行德的家庭,自然福报深远;而如果多行不义,恐怕就会遭遇灾祸。

魏国有个丞相叫魏齐,他跟范雎平日里无仇无怨。

只是因为看不惯他,魏齐就派人把他打得死去活来。

更残忍的是,他还让手下郑安平把他扔到荒山野岭。

但郑安平不忍心这么做,就救了范雎。

范雎获救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后来成为了秦国的丞相。

为了报复魏齐,他就借助秦国的力量,大肆追杀魏齐,还扬言魏国如果不交出魏齐,就会惹祸上身。

魏齐到最后无处可逃,被逼得自杀。

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欺负别人、伤害别人,固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却让自己后患无穷。

懂得宽容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少一点矛盾,多一点快乐。

作家马德说: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时光荏苒,余生不长。

与其缠烂人、看烂书、做烂事,白白把时光荒废。

不如择善人、听良言、结善缘,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私信回复

【福利】

,送你一张免费VIP听书卡,愿你与灵魂干净的人同行,在岁月中骄傲生长。

共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