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想养肥了的港商吕谭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当我们在谈论联想集团改变性质的演变经历时,一定会提到香港联想,一定会提到香港导远公司,也一定会提到港商吕谭平。应当说,港商吕谭平是一个幸运者,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最大受益人。柳传志为了实施联想集团国变民、民变私的演变,而成立了香港联想;香港联想需要私营成分,便拉上了香港导远公司;而吕谭平则是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柳传志在实现了联想变性的同时,也养肥了香港导远公司,养肥了港商吕谭平。那么,吕谭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柳传志为什么把“馅饼”送给他呢?他得到了多大的好处呢?下面就给大家作个介绍。

1

得“馅饼”的人。

吕谭平,1957年出生。祖籍广东惠州,他的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移居香港,栖身于新界。父亲的早逝使家道突然中落。他少时不知勤奋然天赋尚可,故而考入一所不错的中学。家境的贫苦使其数次转学,中学毕业考试失败后方才思考未来。他打零工积攒了一些盘缠,又向母亲讨要了吕家的积蓄,换了一张机票到了英国。正是那张机票改变了吕谭平的一生,那是1975年,吕谭平18岁。

吕谭平

1980年,吕谭平以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第三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英国一家公司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他在那里工作勤奋,试图走出童年时的贫苦阴影,过上富有的上流生活。

他在1982年底回到香港,纠集友人成立了一家名叫导远的软件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代理经销计算机元器件。起初规模很小,仅十来个人,几十个平方面积很破旧的办公场所。

1984年,联想公司成立后(最初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需要从海外进口计算机元器件,而且主要从香港进口。柳传志父亲柳谷书此时受司法部委托,正在香港创办中国法律服务(香港)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所以经柳谷书介绍,北京联想与香港导远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也由此,柳传志与吕谭平结绿。

柳传志第一次到香港,是吕谭平亲自开一辆破拉货车去机场接机的,半路上还抛了锚,搞得柳传志和吕谭平都很尴尬,可见当时吕谭平还十分寒酸。

展开全文

经过几次业务往来,双方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吕谭平为了拉住北京的大客户,价格压得此较低,元器件质量也不错,双方都还满意。

1986年柳传志正式接任联想总经理之后,便开始实施了他国变民的计划,需要在香港成立一家合资性质的民营子公司。而成立合资公司,必须有外资私营企业参股。这样,柳传志就选中了与联想之前有过业务往来的香港导远公司,同时也选中了与自己私交非常好的港商吕谭平。

1987年初的一个下午,吕谭平在香港突然接到了柳传志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柳传志在电话中说:“吕先生,你考虑一下,咱们两家可以合作办一个公司,将饼做大。”

吕谭平撂下电话,就去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吴礼益、张立基商量柳传志的提议。没用多长时间,吕谭平们就决定和柳传志们一起干。“饼干”与“比萨饼”之间的“大小”道理谁都明白。所以,吕谭平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但两家公司规模不够,并且解决不了银行贷款和外汇的问题,因为北京联想当时还没有名气,吕谭平的导远公司更是无固定资产,根本贷不到款。于是柳传志让他的父亲柳谷书支持。儿子的事情就是老子的事情。随即,柳谷书以中国法律服务(香港)公司为依托,成立了中国技术转让(香港)有限公司,并自任总经理。该公司因属中国贸促会旗下,有国家信誉,从银行贷款和配额外汇,都不成问题。

柳谷书

关于公司的布局,柳氏父子是按3:3:3的设计,总股本90万元,即由柳传志主持的北京联想、柳传志父亲柳谷书主持的中转公司、港商吕谭平主持的导远公司,各出资30万元,并各占33.3%股份。

就这样,香港联想的筹备一切就绪,柳传志实施的国变民计划正式出笼,一个联想旗下的民营企业开始登场。

而此时欣喜若狂的吕谭平,只是想傍住北京联想这棵“大树”,只是想把“饼”做大,他还有没有想到,这是个大“馅饼”。而这个大“馅饼”,是联想送给他的,是柳传志送给他的,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成了接“馅饼”的人。

2

扶不起的“阿斗”。

香港联想成立后,柳传志不愿让北京联想的人管理公司,而是让吕谭平担任总经理,北京联想的人只安排了两个副总,协助吕谭平工作,包括财务大权也是由吕谭平安排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事安排,北京联想的员工十分不解和不满,但都敢怒而不敢言。当然,这样的人事安排,是柳传志玩弄的计谋,便于他的完全掌控。

吕谭平本来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和能力,原来仅是经营一个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小打小闹。那么现在管理这么大一个企业,根本撑不起这个局面。根据与吕谭平合作过的同事讲,吕谭平不属于企业家型的管理人才,没有宏观、全局意识,没有战略眼光,不会用人,也不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工作是眉毛葫子一把抓。人们形象地说:“他要大家都围着他团团转,他一个人玩十个陀螺,等他抽到第十个发现第一个不转了,再跑回来抽第一个。就看他一个人在那儿忙。”

吕谭平不仅没有管理能力,而且又很自负,看不上北京联想给他当副手的人。包括在总工倪光南面前都摆出一副志高气扬的样子,倪光南每次去香港,吕谭平总是爱理不理,尤其是在香港联想二次增资、导远公司的持股比例大幅上升以后,吕谭平神气地对倪光南说:我现在是第二大股东了,和你们(指北京联想)可以平起平坐了。对于吕谭平的作派,倪光南很是看不惯,很是反感。

吕谭平虽然看不起北京联想的人,但他却只听一个人的,那就是柳传志。吕谭平对柳传志是言听计从,并且无不尽拍马之能事。对此,从香港联想办公室的安排就可见一斑。

柳传志

1993年初,香港联想总部从柴湾新区工业大厦搬到接近市区的德宏大厦。柴湾在香港的最东边,是工业区,房价便宜,香港联想开始成立时钱不多,所以选址在这里。随着公司的发展,钱多些了,也需要改变形象,因此租了铜锣湾附近的德宏大厦。本来柳传志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在香港的时间不多,留一间普通的办公室就可以了。可是在装修时,吕谭平亲自指挥,把柳传志的办公室装修得十分豪华气派,两面看海景,而其他几位副总和总工倪光南的办公室都安排得狭小简陋。

吕谭平的硬伤,不仅仅表现在人品和管理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业务经营上,盲目自信,错误判断,以致把香港联想推到了巨额亏损、濒临倒闭退巿的边缘。

香港联想最初的经营,由于向外代理北京联想倪光南院士研发的联想式汉卡等系列产品,以及向内代理进口产品往国内销售,使前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很快实现了上市。但是,随着柳传志“贸、工、技”路线占上风,研发产品逐渐减少,香港联想的经营就开始走下坡路。在此过程中,吕谭平更是错误判断市场形势,犯下两大错误决策。

第一个错误决策是,盲目上马PCB项目。

1995年,香港联想上马PCB厂,主要生产电脑母版的某些部件。上马该项目,完全是吕谭平拍脑袋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详细、认真论证,吕谭平一高兴,坚决要求香港联想所有的主板全用自己的PCB母板。

结果是,香港联想生产的PCB母板明显供不上这边板卡的需求,突然发现生产能力不够。吕谭平急了,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立刻购买了大型设备,扩大产能,仅在线测试仪就买了十台,每台几十万元,而实际上四五台就够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不仅如此,后来生产的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得不重新加工翻新,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致使自己生产的产品是进口同样产品的好几倍。

第二个错误决策是,盲目进口代理产品。

香港联想长期代理美国某公司AST型电脑元器件,主要销往国内市场。按照常规,应当是要时常调研国内市场需求,有计划、分批次进货。但不知是回扣因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吕谭平脑子一热,一次性进了一大批AST元器件。

结果不久到了1996年中,受联想586降价风潮影响,致使AST486不仅产品卖不出去了,而且价格大跌,一下子亏了6000多万。

不巧的是,根据公司与AST的协议,可向AST退回部分产品,但因为AST正好被南韩三星公司收购,领导人不断更换,AST根本不认这笔账,亏损一下子全压了在香港联想身上。

总之,由于吕谭平的盲目决策和混乱的经营管理,造成了香港联想1995年和1996年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亏损金额达1.95亿港元。香港联想的股票也跌至每股0.29元的最低价,香港联想已经到了倒闭退市的边缘,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对于香港联想出现的这个结果,走到这个地步,是在北京联想人的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们早就对吕谭平的管理经营能力产生质疑,认为他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3

被联想养肥的人。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对于一心一意要走向私有化的柳传志来说,为不使自己多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

他决不会放弃,一定要设法、尽全力保住香港联想,一定要于水火之中拯救这个即将倒下的“烫手山芋”。

于是,柳传志摒弃了所有的常规方案,创新性地对香港联想进行"整合"。主要实施两项措施:

一是将北京联想的良性资产和多年来的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倾注香港联想,提高香港联想的技术含量和信誉。二是增资扩股,组织二次上市。柳传志动用北京联想的大量资金,包括违规挪用中国银行贷给联想用于技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