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林区三唱(郭小川诗歌的面貌和特点
发布时间: 2023-07-06

郭小川诗歌的面貌和特点

①从诗歌主题与题材看,注重选取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自觉追求诗歌的时代色彩和生活哲理,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唱出昂扬的颂歌和战歌,成为郭小川诗歌的主旋律。

②以革命者的忠诚和胆识,袒露着诗人真实的灵魂和情感,敢于在时代激流中,净化自己,并注意表现生活和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③注重诗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独创性。

A 楼梯式:《致青年公民》

B民歌体:《林区三唱》

C半自由体:《白雪的赞歌》

D自由体:《将军三部曲》

E新辞赋体:《甘蔗林一青纱帐》

面貌:战士和诗人

贺敬之的代表作是什么怎么样




贺敬之,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生于1924年11月,通常与郭小川并提,为我国当代诗坛早期两颗耀眼的明星。

其代表作有篇幅不怎么长的抒情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和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以及与丁毅合作写成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还有久唱不衰的红歌《南泥湾》的歌词。
《回延安》《白毛女》《南泥湾》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其悠扬的韵律仍在人们的耳际萦绕。而代表着贺敬之最高成就的具有慷慨激昂,热烈豪迈鲜明特点的长篇政治抒情诗随着时代的变迁,似乎很少进入当前读者的视野。《放声歌唱》写于1956年 ,采用“楼梯式”的形式,来抒写广大群众在新生活面前的强烈幸福感和自豪感。其中用近二十个问句来描绘伟大祖国新生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形象而富于时代特征,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雷锋之歌》写于1963年,采用“长句拆行”的形式,把自由体的灵动开阔与诗行的排比对称、音律和谐统一起来,热情洋溢地表现了爱憎分明,为祖国和人民而斗争奉献的雷锋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之歌》已经没有了当年那样的轰动效应。但是,雷锋精神起起伏伏,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已经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如这次面对疯狂的新冠病毒,雷厉风行、奔赴武汉的解放军将士和奋不顾身、驰援荆楚的白衣天使都充分体现出雷锋的奉献牺牲精神。

2020年3月5日

抒情诗人郭小川的诗歌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郭小川的抒情诗战斗性很强,表现了独特的风格,主要有如下3个显著特点:

01 感情炽烈,情理交融

郭小川曾在《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说:

“诗要靠感情(抒情)。感情,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思想和感情是不能分开的。有人说,感情是思想的翅膀,很有道理。不管是那个阶级的诗,感情(抒情)都是它的特质,问题仅仅在于是哪个阶级的感情而已。但是,抒情并不是诗的目的(不是抒发了感情就够了),而是为了宣传思想。”

这段话,阐明了情与理在诗歌里的辩证关系:抒情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思想,而要提高思想宣传的效果,又必须依靠抒情作为手段。

诗人郭小川

“诗言志”,特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我国古代许多优秀诗人和诗论家的主张,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但诗人的言志,又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伴随着强烈的抒情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实际上,也就是主张写诗要通过抒情来达到言志的目的。

郭小川的抒情诗的特色之一,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歌这个优良传统,把情与理统一起来,既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但又不是干巴巴地说理,而是让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通过炽烈的感情的抒发表现出来。

他的许多抒情诗之所以特别富于战斗性,之所以令人读起来如身擂鼓号角,感奋鼓舞,不仅是因为它们表达了正确的思想,同时也是由于抒发了无产阶级炽烈的感情,“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团泊洼的秋天》)

诗人爱什么,恨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蔑视什么,总是表现得那样强烈、真挚、执着以及旗帜鲜明。

例如,在《闪耀吧,青春的火光》一诗里,诗人是这样批判机会主义和宣传坚定的革命理想与彻底的革命精神的:

我们讨厌

那种看风转舵的船手

他心中没有方向盘

只懂得

跟在人家的屁股后

不,我们宁愿做个萤火虫

永远永远

朝着光明的去处走

即使在前进的途中

焚身葬骨

也唱着高歌不回头。

诗人的议论由于是通过强烈的对比而迸发的如火的激情来表达,就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使人不禁深深敬仰那许多在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为了坚持真理而情愿赴汤蹈火,义无返顾的革命战士,蔑视那些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的机会主义的风派人物。

这种感情炽烈、情理交融的特色,贯穿于诗人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抒情诗,而且越来越鲜明。

比如,诗人在受迫害,在干校被隔离审查期间写下的光辉诗篇《团泊洼的秋天》就是出色的例子。诗里运用排比的手法进行的关于战士的性格、抱负、胆识、爱情等的十分精彩的议论,句句是闪耀着生活与斗争的哲理光辉的警句,又仿佛是团团燃烧着革命激情的烈焰。

这样的诗篇和那些满纸干巴巴的议论或空洞洞的豪言壮语的作品相比,艺术效果真有天壤之别。

02 音乐性强,形象生动

郭小川善于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抒情诗的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他的许多诗以赋为经,以比兴为绊,排比铺张,博喻酿采,显得有声有色,既富于音乐性,又富于形象性。

那些优美诗篇的语言和形式,是诗人在学习人民群众丰富的口语的基础上,又从民歌和古典诗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加以提炼创造的结果。这些诗篇在艺术上很富于独创性,从形式看有两种:

一种吸引了楚辞“半逗律”的形式,每个诗行都分为上下两半,而且基本上每个诗节的一、三行和二、四行又两两对称,一般句子较长,句式严整,如《厦门风姿》《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等。

一种则更多地从民间歌谣吸引养料和形式,以短句为主,长短结合,整齐中有变化,如以“林区三唱”为副标题的《祝酒歌》《大风雷歌》《青松歌》等。但上述两种形式又都是赋比兴结合,并大量采用重复、排比、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旋律优美,音韵铿锵,非常悦耳动听,而且语言新鲜华丽,形象也十分生动。

比如《祝酒歌》,这是诗人一九六二年到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深入生活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由于创造性地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来写作,把林业工人豪迈的性格、崇高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和美丽的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伏天下雨哟

雷对雷

朱仙镇交战哟,

锤对锤

今儿晚上哟

咱们杯对杯!

……

酗酒作乐的

是浪荡鬼

醉酒哭天的

是窝囊废

饮酒赞前程的

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

旧话说

跑一天的腿

张一天的嘴

咱们说

喝三瓢雪水

放万朵花蕾

像这样采用传统民间歌谣的比兴手法来抒情的美妙生动的警句,在《祝酒歌》里珠联璧合,使诗歌不但富于音乐性,而且富于形象性。

03 想象丰富,意境深广

写诗,一方面要切题,不可跑野马,海阔天空,乱写一气;一方面又不可粘皮带骨,亦步亦趋地摹写生活。必须在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开掘主题。

郭小川特别善于采用感物咏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从平凡的生活题材里发掘深广的思想内容,在抒情诗里创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意境。

例如,乡村大道到处皆有,人人都走,再平常不过了。可是,诗人在《乡村大道》一诗里,却通过赞美曲折坎坷的乡村大道,热情歌颂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无情鞭挞了贪图享乐的市侩思想。

如诗末的两节:

乡村大道呵,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

也不能不爱你的险峻和你那突起的风波

如果只会在花砖地上旋舞,那还算什么

伟大的生活

哦,乡村大道,我爱你的明亮和丰沃

也不能不爱你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

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

句句写的是乡村大道,但又不局限于乡村大道,而是写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人生观。

又如,甘蔗林和青纱帐,是南方和北方很平凡的景物,而且仿佛毫不相干。可是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却帮助诗人用思想感情的纽带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在《甘蔗林——青纱帐》和《青纱帐——甘蔗林》里,展示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意境。诗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借景物抒情言志,通过甘蔗林和青纱帐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两个伟大的革命时代——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