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拥蓝关马不前上一句是什么(嗯毛主席说敌拥江关马不前的前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嗯毛主席说敌拥江关马不前的前一句是什么

毛主席说敌拥江关马不前的前一句是云横乌蒙家何在。

电影《四渡赤水》中,红军被困在金沙江边又逢川军堵截,朱德在呼啸的风雪中触景生情,吟诵出了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毛泽东借古喻今,改为“云横乌蒙家何在,敌拥江关马不前。”

原诗词是唐朝诗人韩愈所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前一句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千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⑷!
云横秦岭家何在⑸?雪拥蓝关马不前⑹。
知汝远来应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边⑻。
版本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⑼。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雪拥蓝关马不前的上一句

雪拥蓝关马不前的上一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
出自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版本一白话翻译: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1、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2、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3、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4、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5、“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6、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7、肯:岂肯。
8、衰朽(xiǔ):衰弱多病。
9、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10、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11、“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12、拥:阻塞。
13、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14、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15、汝(rǔ):你,指韩湘。
16、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17、“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18、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作品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雪拥蓝关马不前上一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

1、出自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译文: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诗篇创作背景:

1、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2、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

3、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