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从这一章的语言,我们可以明显的又从人性的角度、人之道的角度就有了一个比较。天之道、人之道;天之道是怎么样呢?天之道就是利而不害,说通俗一点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这说明人心它是个非常乖戾的事物。
这个乖戾的事物,意思是说它偏偏不按自然的这种规律去办,它非要按自己的心情和欲望去办。所以它越是有的时候,它越是奢望;越奢望,那么它越是有为,越是有为,它的心机就越是发达,越发达,它越是扰乱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扰乱了天道的这种运作。
当然这个天道的运作,你再怎么扰乱,它还是要帮助你的,因为你的所有的存在它已经给你匡定了,这个匡定的意思就是说你扰乱不了它,但是你扰乱的结果,最后就是你扰乱了自己。
所以说天之道犹张弓乎?无非就是说要我们学会一个方法,那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像我们昨天谈到日本的山岸主义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面的时候,本身就是把有余的部分拿过来补充不足的一面,然后获得这种平衡,这种平衡实际上就是因为精神上的合一才叫平衡,精神上的合一实际上是最富足的这一面。
但是作为我们现代人他不是这样去衡量,往往是衡量来,衡量去,衡量的是金钱,就是以金钱去衡量人的现状,衡量人的未来,总认为金钱才是最靠得住的。这就使得我们人类,特别是我们现代的中国人这种状态离道就越来越远了。
解释加上分析和联系现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

B



试题分析:老子观点: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体现的是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来的。①④与题意无关。答案选B。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释义: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有意控制过于奔放的部分,留出余地激发和锻炼迟钝木纳的部分,来达到一种能效相对平衡,最终目标是后期整体共同扶持身体的目的。

2、自然规律会把万物进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低处的水位也因此而变高。浓的气味会扩散到淡的地方,于是淡的地方的气味就变浓。

不足奉法是什么意思

奉发fènɡ fǎ
奉行或遵守法令。《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史记·循吏列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羣臣奉法遵职,海内乂安。” 明 陈子龙 《唐论》:“ 江 楚 之间,晏然奉法,与 秦 未可一二论也。”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臣闻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丞相败绩,自行贬降,正其宜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而余“怎样解释

译文: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是减少多余的去补给不够的。人的处世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
(道指物质世界、普遍规律、规则法则等意义。)
自然界是均衡、统一的,如寒来暑往、昼夜交替、各种生物相辅相成又相互抑止,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若人为破坏平衡,就会遭来大自然的报复。) 人类社会却是穷的愈来愈穷,富的财富越聚越多,少数人掌握了多数人创造的财富,所以古代的老子发出了如此感叹。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翻译)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高了就要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作品介绍: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这句话完整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