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的意思(什么圣的成语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圣的成语大全

带有圣字的成语有:

一、超凡入圣

释义: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八卷:“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意思是把这个理解透彻以后,就可以进入圣贤境界。

示例:想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尽俗肠,重开眼界。

二、古圣先贤

释义: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示例:良心是古圣先贤给他制备好的。

三、齐天大圣

释义:指神通广大的人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示例:当年齐天大圣也受不了,你受得了?

四、灵丹圣药

释义: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

示例:这世界是没有灵丹圣药的。

五、主圣臣直

释义: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意思是张猛上前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示例:我们要以身作则,让班里主圣臣直。

《周易》中的“亢龙有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亢龙有悔”,是《周易》《乾卦》上九爻的爻辞。

什么是“亢龙”?

《易传》说的很清楚,龙是用来象征具有天德的君子的。所谓天德,就是天道生生不息的性质。《乾卦》是纯阳之卦,是六十四卦的首卦,也是《周易》的灵魂。

《周易》通过《乾卦》六爻的逐级变化,反映了龙和君子在各种情况下的处境、表现和命运。

龙的最佳状态当然是上卦的中爻,也就是五爻。这个五爻也是天道爻的中爻(按照《易传》,初爻、二爻,是地道爻,三爻、四爻是人道爻,五爻、上爻是天道爻。)。代表龙的力量充足,并且处于与天道合二为一的合规律、合天时、合身位的地位,这时可以大展宏图,所以是“飞龙在天”。

但是再往上上升到六爻,也就是最末端的爻,就是“亢龙”了。“亢龙”,就是离开了天道的中位,越过了正道,处于自己不应居有的过高的地位和层级,既不合于天道,也失去了天时,也不合身位,这就是“亢”。

“亢龙有悔”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紧紧把握规律和趋势,保持既中且正,盛满时致戒。

能做亢龙,一般都有一定的成功经历,大概有过或长或短的飞龙在天的体验。不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都鼓舞了他的进取之心,强化了他的自信。但是,如果由此而忘乎所以,逞强冒进,或者把过去的经验复制到新的路径里来,而不是认真总结经验,认清新的进取规律和情势需要,那就要成为“亢龙”了。这是君子在认识方面、心志方面的亢进。

所以《朱子语类》针对这种情况提示道:“盛满时致戒。” 这是失道之戒。

2、知进知退,方能成事。

有才有德,不一定都很清醒地识别形势,一旦得力,力不尽不肯收手;通得其道,道不穷不愿回头。这是阳刚盛满之人容易犯的过失。即使尚有余力进取,但也是愈行愈远,不可久长。《易传·大象传》指出:“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朱熹的《周易本义》:“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之意也。

人不能逞强冒进,失去正确的方位。这是失位之戒。

3、形势是变动的,处事不能失时。

人们常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道出了时移境迁的常态。象龙一样飞腾的有为之人,当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应当随时迁变。继续运用过去的经验,摆老资格,炫耀老经验,很容易象断线的风筝,高则高矣,就是面临失控的局面。

《易传·文言传》指出:“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程氏易传》:“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时则‘’亢矣。有过则有悔,唯圣人知进退存亡而无过,则不至于悔也。” 这是失时之戒。

4、作为君子,不论是哪一方面的精英和管理者,都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群众。

《易传·文言传》说: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做人做事都不可亢而忘下,忘了自己的来龙去脉,忘了自己之高,是有他人处下相扶。一旦无辅,必然会从高处跌落。这已经有无数的社会历史佐证。这是失实之戒。

5、“亢龙”的出路,在于复归中位。

进取精神充足的君子,应当继续担当大任,或者回到接地气的实际之中;如果进取的志向或者地位都难于持续,则应当顺应潮流,转变到坤顺精神的方面,为而不争,功成不居,谨守中道,兢兢业业,以养育事物、成就事功为己任,成就君子之德。

总括以上四戒,之所以有悔,都是因为这是“穷之灾也”(《易传·文言传》)。

《易传·文言传》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进退也是自知处于“亢龙”地位的君子的去悔之道。

我们把正确的道路、地位、时机、实际看做是“中”。这个“中”在乾有九二、九五,在坤卦有六二、六五。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夬卦上六,虽然不是中位,但也是转机之中的一个关键。(《九家易》认为应当下退到坤卦的六三爻,荀爽注“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进”谓居五,“退”谓居二。上“圣人”谓五,下“圣人”谓二。见《周易集解》)

总的思路是“复归中位”,体现“以复天地之心”(《易传·彖传·复卦》,我们理解“天”之心,指上卦的五爻,即天道爻的中爻;“地”之心,指下卦的二爻,即地道爻的中爻。可参考本人关于“复卦”在问答的答题)的纠正过失的规律和意义。也是体现了高而抑之、盈而损之的易理。

这可以分五种情况来取舍。刚刚离开“飞龙在天”的乾卦五位不远,只是一时过亢,应当反思过失,纠正过失,回到六五的盛大光明的状态,继续奋发有为的事业。

如果已经力量不足,阳刚之气尚还充实,脱离实际和群众有一段距离,则应当回归九二的“见龙在田”,老老实实脚踏实际地重新修养、补充自己的能力、知识、力量。

乾卦虽然是纯阳卦,转化的方向则是纯阴的坤卦。如果过亢已极,这是应当既不放弃君子的纯阳天德,又要体现纯阴的地德。

如果力量充分,阳刚之气充实,但是失去了方向,就必须变革自己。这时应当体现坤卦所体现的地德,取坤卦六五的姿态,不再为首,“黄裳元吉”,处中而显示谦下在后,身位仍然是天道的中位,可获元吉。

如果力量和阳刚之气,已经不足以支持处上卦天道之爻,则再退一步,退到坤卦的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跟随规律和天道,包容旷大,向前有直的志向,横向有广阔的心胸,处谦下之位,重新塑造自己,在不争、不骄的心态下,发挥自己的德性,体现自己的修养,以培养万物成就大家的事业为定位。仍然不失君子的风度和境界。

处于上六的天道上爻,虽然过中,但是要像前面所说放弃亢进的上位,复归适应自己状况的中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种艰难,体现在卦变方面,就是乾的上六变,而成《夬卦》,《夬卦》只有上六一个阴爻,象征的是五个阳爻联合起来应当除去的阴柔牵连的事情。这个阴爻,对于《乾卦》上六来说,就是难于自我割舍的错误和表面利益。所以,从“亢龙”之处,返归中位,必须象《夬卦》表示的那样,应当决然了断,除去恋恋不舍的表面上的好处,外部袭来的诱惑,和内在心智所受的蒙蔽,以恢复和保全纯阳的天道和君子之德。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中间环节。否则,只能“亢龙”到底,由“有悔”可能招致到“终有凶”的境地。

不能不提及,这里的所谓“亢龙有悔”,毕竟是对有天德的“龙”而言。如果并不具备天德,没有龙和君子的德性,那就不仅仅是“有悔”,而可能是“有凶”了。不是君子,还论不上“有悔”的问题。这是应当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