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出自哪原文是什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面两句是什么出自哪
发布时间: 2023-07-06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出自哪原文是什么

出于孔子集语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面两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后两句是: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和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释义: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扩展资料

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我们应该及时把握因缘,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有的责任。

进言之,生而为人的最大恐惧就是死亡,若为人子女能让父母身心平安,无惧死亡,那就是最大的孝道了。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出处和典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语见《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皋鱼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