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作为一个辅助机构为何很“厉害”?李鸿章为什么最终都没有进入过军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军机处作为一个辅助机构为何很“厉害”

军机处实际就是強化皇权,绕过内阁而设置,是一个执行机构,雍正皇帝在位设立。承旨办理机务,取代议政大臣会议,剥夺了诸候干预朝政权力,取代议政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其名为军机大臣,人员大都是皇帝亲信,听命于皇帝,是皇帝跟内阁大臣处理军事的地方,是中枢权力机关,也是国家的最高皇权机构,当然厉害。

李鸿章为什么最终都没有进入过军机处

1.军机处是雍正七年即1729年创办的,也称“军机房”;因西北战火不熄,雍正帝内阁在太和门外,会漏泄军事机密,就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由原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主要是处理紧急军务,功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直到清末。

军机处替代内阁,成为清朝的权力中枢,完全由皇帝掌控,可以说是皇帝的幕僚室,实际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衙门,尽管在形式上类似于临时机构。

2.1861年即咸丰11年,慈禧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变化,上奏申请成立“总理衙门”以处理外交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频繁,内务和外交并重,此举意味着原军机处权力被分化与替代,地位被削弱;显而易见的,此时,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在地位上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擢升为署理两江总督,又因天津教案升任直隶总督,而直隶总督负责京城安全,权责重大,1870年即同治九年,李鸿章又以汉臣身份兼任北洋大臣。

李鸿章在战场上能纵横驰骋,在外交事务上也是独当一面,当是在国际上被列强认为是大清外交方面的一流人才;遇到重大事务要与大清交涉,都找李鸿章,而签于其资历与经验,老佛爷与光绪也愿意让其与各国斡旋,外交大权操控在李鸿章之手,总理衙门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3.李鸿章为什么没进军机处?

1.李鸿章是有资历与能耐进军机处的,由于晚清政坛的风云变幻,军机处的功能下降,他入军机处属明珠暗投,大才小用。

2.晚清内忧外患频仍,李鸿章是慈禧太后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要马不停蹄地四处“灭火”,呆在军机处,谁来替代李鸿章?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军机处

雍正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为了大权独揽、加强皇权。

满清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萌芽于努尔哈赤,成型于皇太极)成为实际最高权利机构,它作出的决策、发出的政令,即使皇帝也不能更改,这对皇权造成极大冲击。为了削弱、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达到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目的,同时把外朝内阁部分权利收回中央,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出兵西北平叛葛尔丹,为了处理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职能相当于皇帝御用秘书处,只有皇帝询问时才能发声回答,其余时间都要闭口禁言,根据皇帝口述拟定圣旨、政策、文件等,书写期间决不允许夹杂丝毫个人内容,完全成为皇帝一言堂。雍正逐渐扩大军机处权利,最终成为清朝最高权利机构,这也标志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达到巅峰。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军机处也出现或尾大不掉的情况,就是和珅当军机处领班大臣时,和珅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这大大提高了军机处权利,有了架空皇帝的可能。所以,嘉庆帝铲除和珅后马上就废除了这一条。慈禧太后也通过控制军机处,达到掌控清政府的目的。

1911年,处于晚清迫于政治压力,宣布废除军机处。

明朝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处领班大臣的职责哪个大

不同时期的首辅是不一样的……

带明内阁制度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首辅根本不是一回事。

朱重八时代根本没有内阁(春夏秋冬四辅不能算)。

Judy篡位后才正式设立了内阁,可作为领班的黄淮解缙也就是个秘书长,最多算高级顾问,甚至不能算进入决策层。

到土木堡战神时代,因为皇帝年幼即位,作为顾命辅臣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作用较大,但也没有形成制度,所以他们淡出后王振轻易攫取了大权。之后景泰时期,于谦不曾入阁,权力却堪比当朝一号,首辅王文等还要看他脸色,可见此时内阁辅臣权力大小还要看个人强弱。

再后成化朝万安居然靠进某种药物(洗X相公)取富贵,阁臣也就那么回事。一直到正德年间,杨廷和长期辅政(从弘治到嘉靖),两朝顾命,才有那么点宰相的意思。

之后张璁也可以说气焰煊赫,但从夏言到严嵩,内阁权威又呈下降趋势——“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

一直到万历前期张居正当政,首辅才又抖起来,几乎可以视同宰相。可之后各位首辅哪比得上他?到崇祯朝甚至不乏因罪下狱乃至丢了脑袋的首辅,这些人权力又有几何?

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最初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后来也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

清军机处其实与明内阁相去不远,法定职责不过是“传述缮撰”,说到底都是秘书班子,领班有多大权力还是要看个人强势与否。问题是清朝几乎没有太弱的最高统治者,哪怕是同治光绪幼主期,也有太后掌权,所以领班也就硬不起来。

结论是:多数时候军机处领班和内阁首辅权力接近,但少数首辅比如杨廷和张居正则权力明显更大。

清朝军机处是哪一个皇帝设立的

清代的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一个中枢权力机关。雍正皇帝七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主要是皇帝跟内阁大臣们解决应急军务的地区。军机处实行由皇帝管理方法,军机处的重臣也是听命于皇帝,这儿等同于最大国家国家权力机关。军机处在办公场地和高官设定上沒有开始的要求,也无等级和月俸。

虽然军机处是国家最大权利组织,但说到底听命于皇帝,变成封建社会皇权的执政专用工具。军机处设立目地,是因为其他应付款大西北国防繁杂的事情而设立的组织.军机处能快速解决全国各地送呈的各种各样公文,简单化了解决政务服务的办理手续,做事便捷,提升了满清的管理效率.

军机处彻底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定.军机处的设立,是独裁皇权高宽比發展的主要标示。军机处的设立简单化解决政务服务的办理手续,做事便捷,提升管理效率;军机处的设立,是独裁皇权发展趋势到巅峰的标示。

清朝的内阁和军机处是什么机关

军机处是雍正创立的,这是一个独立于清朝内阁的机关,直属皇上管理,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内阁的权力。

首先我说一下清朝内阁的创立,清军入关开始,直到顺治登基,清朝还没有创建内阁,由于在满族人的历史上,之前从未设立过内阁制度,所以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