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原文阅读(求吴英奇《故乡》全文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求吴英奇《故乡》全文

吴英奇《故乡》原文:

故乡,对于置身海外的游子,

是祖国,是母亲,

是血浓于水的依赖与眷恋。

故乡,之于海峡对岸的岛屿,

是大陆,是港湾,

是剪不断的魂牵梦萦,

是放不下的执着信念。

故乡,在异地求学的游子心中,

是依靠,是童年,

是绵绵不断的声声叮咛。

自从离家求学,

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故乡,十二画、两个字,

却承载了十三亿份不同的期许。

扩展资料:

吴英奇的《故乡》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对于故乡对于在外游子的深刻含义,以景动情的描述方式阐述了游子对家乡的那种深深眷恋。故乡的景色历历在目,好像就像昨天一样,时刻都能勾勒起对故乡的回忆。

“自从离家求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这句话表达出了故乡对作者的重要意义,也体现除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回忆。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作家都写过关于故乡或关于乡愁的文章及诗歌,有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一书中,满是对故乡的赞美,没有一丝一毫的反面描写。

鲁迅先生也曾写过一篇《故乡》,文中他回到了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起初是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故乡,直到儿时的记忆苏生过来,才看到了真正美丽的故乡。

《故乡》鲁迅的原文是什么

1、原文节选如下: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是,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2、创作背景:

  • 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 《故乡》创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来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

3、作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