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挣扎电影(电影猫妖传里,皇帝杀死杨玉环,为什么还骗着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电影猫妖传里,皇帝杀死杨玉环,为什么还骗着杀

首先更正一下,是《妖猫传》,不是猫妖传。

为了回答这道题,我把这部电影重新看了一遍。虽然没有第一次看的冲击那么大了,但还是一声叹息。唉……

影片中的皇帝,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在电影里,那就是一个天下最自私、最虚伪的人。这个角色有一个特点,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又当又立。

什么好事他都要占尽,皇位、极权、天下、人心、爱情、名声……

所以,他有着浓重的表演型人格。

彼时正当盛唐,万邦来朝,极尽繁华。唐玄宗李隆基演绎着一个开明皇帝的角色。按照影片的说法,因为他开明,所以对有胡人血统的杨玉环格外宠爱。他和她是真爱,这一点不仅是俩人间互许的盟誓,也是向天下人昭告的皇帝本人的形象工程。

所以,贵妃生日,他让她在全城百姓面前仙子一般舞了一段水上秋千,为她举办极尽奢华的“极乐之宴”,为她写诗(后来发现李白的诗更好,就叫高力士遣走李白)、写歌、做霓裳羽衣。明知阿部仲麻吕想要跟贵妃表白,他就在他们面前秀俩人的恩爱;明知安禄山觊觎贵妃,他也要邀请他来赴宴,还亲自下场,披发击鼓以表欢迎——这皇帝的戏真是不一般的足。

他在全天下人心中牢固树立盛世明君、才子皇帝和浪漫情圣形象,每一样都足够令人膜拜痴迷,连他自己也痴迷其中不能自拔。所有的好名声,他一样也不能放弃。

于是,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皇和贵妃出逃。马嵬驿出现兵变,金吾卫首领陈玄礼要求处死贵妃以安军心,不然就不再保留对皇帝的忠诚。

这不是一道难做的选择题。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怎么也比不过对自己的。失去士兵的忠诚,从而带来失去皇权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那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

所以杨贵妃必须死,这是没有疑问的事。

问题在于,唐玄宗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人设。他可是天下第一的大情圣啊,他可是和玉环许下了生死相随的盟约的啊,不管他是迫于金吾卫的压力,还是自己“顾全大局”赐死贵妃,他都必将背上背叛爱情的骂名,变成冷血虚伪无情的伪君子。李隆基绝不接受这样的人设崩塌。

他很骄傲自负,也很贪得无厌,他要控制所有人的心,不仅包括天下人对他的看法,也包括杨玉环的。所以,他不仅要让天下人相信他不会让杨玉环死,也要让杨玉环本人相信这一点。

总之,杨玉环必须死,但与此同时包括她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要相信那不是皇帝本意。这才是唐玄宗觉得棘手的问题。

影片中呈现的解决方案是“尸解大法”。这种幻术能让贵妃进入假死状态,金吾卫会以为她真的死了,这样就能解决兵变问题。同时让高力士在贵妃脖子上制造勒痕,然后在金吾卫面前上演一出暴打高力士的戏,让金吾卫相信不是皇帝向他们屈服,赐死贵妃,而是高力士自作主张勒死贵妃。这样,皇帝在金吾卫面前就不会失去威望和皇权,在天下人面前也不会失去情圣的名声。

至于杨贵妃,就让她相信只是假死,局势稳定后皇帝会开棺接她回去,这样她就可以“怀着对他的爱意和重逢的希望去死”。一句话,他要她死都继续爱他。这种对人心的极度控制欲,真的令人齿冷。

实际上呢?“尸解大法”是用来骗杨玉环的,李隆基真的要她死,怎么可能让她复活?所以“尸解大法”只是幌子,真正的奥秘在那杯酒里。表面上那是一杯普通的用来增加仪式感的诀别酒而已,实际上是致人死命的蛊毒酒。喝下这杯酒,杨贵妃必死无疑。只不过在酒毒发作前,她已经通过“尸解大法”进入假死状态了,所以会无声无息无知无觉地死去——大概皇帝认为这是对她最仁慈的无痛苦死法,也是皇帝自欺欺人的表现。

这就是题主所问的,为什么要骗着杀杨贵妃。整个过程好大一出戏,导演就是皇帝本人。

皇帝不仅导演了这出大戏,而且亲自下场表演。在他假惺惺让黄鹤演示“尸解大法”的过程中,对杨贵妃说的那些话,我真是一边看一边恶心:

“玉环,我绝对不会让黄鹤对你这么做!”

“玉环,我很想把我的头颅放在这个盘子上让高力士端出去,但是这样做,就违背了我们白头偕老的誓言。”

“玉环,你同意吗?你如果不同意,我就不会让黄鹤施法。”

杨玉环其实是心知肚明的。电影里说得很明白,在极乐之宴上她就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大唐盛世时,需要她作为盛世的符号;盛世不再时,她就将被抛弃。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皇帝对她到底有多爱,她怎么会不知道?李隆基喜欢她不假,但更多的时候,只要需要她来装点门面,装点他盛世明君的门面。

但她善良,她比玄宗更懂得爱。她爱大唐的盛世,也爱这个虚伪的男人。所以在她还是“符号”的时候,她对李白说:“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所以在玄宗假惺惺问她意见的这一刻,她还是微微点了点头。

皇帝如释重负,马上亲手奉上毒酒一杯。

贵妃一饮而尽。她是否知道这是毒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所谓“尸解大法”是骗她的。她只是愿意配合玄宗完成这场戏。她还把自己的一缕头发留给玄宗,这缕头发后来被锁在宫中密处,还让三十年后的白居易相信这是皇帝与贵妃不朽爱情的见证,从而写下了《长恨歌》。

她贴心到这种程度,用一缕头发让他相信他已经骗过了她。他却那么自欺,不但在当时骗过高力士,骗过阿部仲麻吕,骗过白龙,骗过陈玄礼,过后还“把所有知情的人杀了”(所以我怀疑同谋的黄鹤也没逃脱),自己继续扮演情圣皇帝的角色,在前来复仇的妖猫白龙抓瞎他的眼睛之后,传到天下人以及后世人(白居易)那里的说法依然是“因为思念贵妃而哭瞎眼睛”。

一个人得入戏多深,才能如此残忍又疯魔?

其实在贵妃死之前,电影里已经多次表现了这位皇帝的极度权力欲。

他用杨玉环作为大唐开放的门面,深知诸多男人都为她着迷,他一边采取“开放展示”的姿态宣示他的大度,一边上演只有他才能和贵妃生死相随的深情戏码——他用这些姿态,筑牢自己的人设,牢牢抓住杨玉环和天下人的心;

他写给阿部仲麻吕的“极乐之乐”昭示了他的极度贪欲——他要凌驾所有人之上,他要控制所有人的心,这是他一人独享的极乐之乐;

出逃时他忽然挣脱太监的手,跑回空地大吼一声:“我还是大唐的皇帝!”——明明就是他狂妄自大的“人设秀”,惹来了这场祸端,此时感觉到盛唐的风雨飘摇,他念念不忘愤愤不平兹兹于怀的,仍然是他自己的地位:他必须对自己确认,他始终是那个高高在上凌驾一切的皇帝。

陈玄礼逼宫时,阿部仲麻吕提出由他带贵妃逃到日本去。皇帝的反应不是帮着劝说贵妃同意,而是冷冷的一句“你可以试,我赌你输”,然后就把黄鹤叫一边商量去了。

果然,贵妃不答应阿部的建议——皇帝根本不想贵妃活,这也罢了。关键是他对阿部说的那句话,表明在这种生死时刻,他下意识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对自己掌控力的得意。他知道贵妃会有什么反应,他也趁机在阿部面前又炫耀一次:我知道你爱贵妃,可是只有我能控制她。

难怪影片借阿部仲麻吕之口说,皇帝才是真正的幻术大师。

骗贵妃,骗士兵,骗天下,也骗自己。唉!还是一声叹息。

写到这里发现忘了回答题主的描述。就再补充一下:

按照皇帝的如意算盘,骗贵妃喝下毒酒后,让黄鹤给她扎针,让贵妃气血封闭,进入假死状态。其他在场的人都相信这是“尸解大法”,以后皇帝一定会偷偷接回贵妃。而金吾卫则会认为贵妃死了,于是解除兵变。之后把贵妃埋进棺材。在棺材里毒酒发作,贵妃就会不知不觉地死去。接她回来?当然是不可能的。过后皇帝就把知情人都杀了。

然而实操时出了意外。可能是气血封闭延缓了毒酒的发作,结果“尸解大法”失效了,杨玉环在密闭的棺材里醒过来,却无法推开棺盖,终于在极度的痛苦和恐惧中死去。当然最后蛊毒还是发作了的,要不然就不会有白龙为了给她吸毒,魂入猫身变成“妖猫”的后续了。只是论起贵妃的死因,影片中说的“活埋至死”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这是电影的艺术演绎,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及故事无关。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