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谥号为什么是清圣祖,请解答下谥号中“圣”的含义?如何评价清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康熙的谥号为什么是清圣祖,请解答下谥号中“圣”的含义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玄烨,他八岁登基,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患天花去世。临崩前遗诏,立八岁的玄烨为皇太子,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臣辅政。后来,鳌拜自恃功高,专擅朝政,制造冤狱,打击异己,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甚至在康熙亲政时,还不甘心交出大权。少年康熙自然不能容忍,他从各王府中挑选亲王子弟一百多名做他的侍卫,组成善扑营,练成高超的蒙古摔政技艺。康熙八年(1669年),也就是康熙16岁那年,他联合内大臣索额图,利用善扑营子弟智擒专权跋扈的鳌拜,宣布了鳌拜三十条大罪,禁锢终身。

康熙夺回大权,从此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1673-1681年,康熙充分发挥了满洲八旗的军事优势,制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争取其他叛军中立、归降的策略,平定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1682年,康熙借胜利之势,派姚启圣、施琅为将,攻陷台湾,设置台湾府,将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方战事一结束,康熙就开始谋划抗击不断向东扩张的沙皇俄国。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请求清军撤围,以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为原则,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接着,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康熙三次御驾亲征,使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陷入绝境服毒自尽。平定噶尔丹之后,康熙趁机加强了对青海和西藏的控制。清朝建国以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康熙皇帝是一位颇有谋略和远见的英明人物。他采取重视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怀柔政策”,特别强调“满蒙一体”,团结拉拢蒙古族、藏族的上层王公贵胄。

具体措施是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加封爵位,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而且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朝见皇帝。皇帝给予他们以极高的礼遇。同时又在蒙古族和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利用宗教信仰,以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浩大的军事边防工程。怀柔政策的推行,在国内化兵戈为玉帛,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拥护,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康熙励精图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政绩。他不但解决了水患和漕运问题,还废除了圈地政策,奖励垦荒,发展农业。为了恢复生产,康熙还多次减免赋税,并把丁银的总额固定下来,规定以后增加人口,永不加赋。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于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他还压缩官营手工业,宫廷官府用品改为向商人购买,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康熙年间开始,全国许多的手工业城镇日益兴盛起来。康熙帝一生崇尚文教,优容文士,他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大全》《大清一统志》等。

康熙大规模地编纂书籍,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振兴文教事业、促进学术文化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开创了康乾盛世,为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大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文治武功,在历代封建帝王中都是极为突出的。

如何评价清圣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康熙没有什么了不起,所谓康乾盛世压根是吹牛逼的。

可以说,康熙只能说是满清王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或者按照当年满人这个野蛮民族来说是有名君主。

无论放在中华5000年历史,还是放眼世界来看,康熙没什么了不起的。

之所以康熙的名气这么大,完全是二月河之流旗人后代,在这20多年通过各种方式乱捧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捧?

因为康熙几乎是唯一可以捧的皇帝,多尔衮没什么了不起,甚至没有打天下成功,还被红夷大炮轰死了。皇太极也好、多尔衮也罢,包括顺治,都是接力赛,每个人有些功绩,合起来似乎不错,但看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雍正执政时间很短就累吐血挂了,乾隆好大喜功,十全武功大部分是吹嘘,差点把满清搞垮了。

乾隆之后的满清皇帝就不堪入目了,没一个像样的。

说来说去,只剩下康熙一个人还是吹一吹。

我们看看康熙做了什么事?

因为内容太多,我们就说说军事。

第一,打天下

中国历史上,刘邦、刘秀、赵匡胤、朱元璋之所以牛逼,关键他们是打天下的皇帝,一刀一枪建立了国家。

对不起,康熙不存在打天下。在康熙亲政之前,满清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四代,已经打下了江山。

第二,内部镇压平叛。

其实康熙这一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维稳。

首先康熙通过多年征战,打垮了大明最后一个据点,台湾,从而彻底推翻了明朝政府。

要知道,其实台湾明朝流亡政府,根本不具备同满清抗衡的势力。

很多朋友不知道,台湾当时汉人人口仅有几万人,同郑成功迁移到台湾的军队差不多。

军民总数也就10万左右,面对康熙上亿人口的大国,台湾又没有海军的绝对优势,迟早还是会被打垮。

夸张的是,康熙为了占领台湾,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康熙初年实行迁界禁海政策,规定沿海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在闽地实行,后推广至山东至广东沿线。清政府划定三十里至二三百里的濒海范围,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

这意味着什么?距离海边30里到二三百里的山东到广东沿海成为无人区,这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

这种政策造成毁灭性的结果,破坏力比一场大规模战争还要厉害。

换句话说,康熙根本没把沿海老百姓当人看。

对付一个实力同自己天差地远的台湾,康熙把全国搞垮了。

其次,对付三藩。

三藩其实也没什么实力,即便三家总实力联合起来,也比满清王朝差远了。

更别说三藩内部问题众多,吴三桂又是风烛残年,三藩压根不是康熙对手。

后来满清历史书籍胡乱吹嘘三藩实力,其实最强的吴三桂只有:旗下所属汉军五十三佐领共10,600人,加上麾下绿营兵组织“四镇十营”的21,600至24,000人,一共也不过十二三万。

而战争没爆发前,康熙的八旗兵力总数约为20万人,绿营兵则有20多万,总兵力40多万,比吴三桂强的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康熙的满清政府控制大部分国家财富和富余省份,很快军队扩充到60多万以上。

就这样,三藩战争也持续了4年,满清一度有华南六省被打下,最后完全依靠实力碾压才获胜。

再次,对准噶尔。

相比大明,满清最大优势是不在乎民族血统,同蒙古人肆意通婚。

而当年汉人稍微有地位的人,绝对不会同蒙古人通婚,更别说皇室了。

通过满蒙联姻,满清实际上是满蒙贵族联合统治的,导致漠南蒙古很多部落成为满清的中坚力量。

通过这种方式,削弱了蒙古人的力量,并且争取部分蒙古人为其服务。

所以,满清时代蒙古的威胁较小,康熙时代只有三藩期间察哈尔蒙古布尔尼叛乱,但是你弱小,很快被镇压。随后准噶尔蒙古叛乱,占领新疆大部,又攻打外蒙古。

但准噶尔实力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部落联合体而已。

噶尔丹自己嫡系部队只有3万,在乌兰布通之战战略决战,噶尔丹只能出动2万军队。

况且,准噶尔汗国内部问题太多,互相内讧。比如噶尔丹东征和满清决战,策妄阿拉布坦就叛乱占领他的新疆老巢。

康熙为了对付噶尔丹这点实力,先后花费长达7年才击败噶尔丹。

但噶尔丹的战败,不代表准噶尔汉国没有威胁。随后策妄阿拉布坦继续率领准噶尔叛乱,一次占领拉萨,歼灭清朝援军。

双方一直鏖战到乾隆时代,准噶尔汉国才在天花肆虐下垮台。

准噶尔之役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长达七十年,康熙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而已。

可见,康熙即便内部镇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的对手太弱,完全不能同上亿人口的满清相提并论,康熙胜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三,对外战争。

康熙对外基本没打过仗,只有一个沙俄。

我们就看看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