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篆刻初学该怎么选择?篆刻怎样上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篆刻印章篆刻初学该怎么选择

如果真心想学好篆刻,个人分享一些学习总结,仅代表个人意见,不足之处请哂之而过:

背、摹、临、刻

背篆字(说文解字),勾摹印花,临习印花,上手习刻。后总结、仿作、临创………

1、玺印体系(包括三晋玺印、战国玺)——《中国历代篆刻精粹·官玺、私玺》;参考字典《说文古籀三补》、《金文编》;了解书目《古玺通论》

2、汉印体系(白文、朱文),汉官印、私印——《石钟山房印举》、《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参考字典《汉印分韵合编》

3、流派印——《中国历代篆刻精粹·4、5、6、7、8、9》都是,而且流派印原印印谱也有很多,各个博物馆也有展览,所以接触机会很多,能近距离去观展或者有能力收藏原印印谱一定受益非浅;参考字典《说文解字》

4、秦印;玉印;将军章;鸟虫印;唐宋官印;元押;近代大写意印,个人认为乃小道,仅了解即可。

前三大类能吃通一类受益终身,已可谓大师也?

另附近日新作几枚,权当为前文扯淡做些总结?

篆刻怎样上稿

毫无疑问,必须是水印上石!

这是最简单易行的上稿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再现印稿原貌。其操作过程十分简单:

一、材料

印章、设计好的印稿、10×10cm宣纸一张(亦可用连史纸)、毛笔、清水少许、抽纸纸巾一张

二、方法步骤

1、先用签字笔在普通白纸上画好印稿,将宣纸覆盖在印稿上、用细锋毛笔蘸墨描摹;

2、将描摹好的宣纸反过来盖在印章章面,注意与章面中心、边缘对齐,并将宣纸固定使其不可移动;

3、注意:用“干净毛笔”蘸少许清水,在固定好的宣纸上轻刷两下、浸湿即可(水不宜多);

4、将对折几下的纸巾盖住印面(吸取多余水分),然后用指甲盖(或毛笔笔杆)压紧纸巾反复磨压几个来回即可。

5、约1、2分钟后揭掉宣纸(确保多余水分被吸干),印稿便清晰复印在印面了。

6、若对上石后的结果不满意,可用橡皮擦掉印面,重新上石即可。

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在评论中留言,本人将逐一解答。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想学篆刻,该如何入门

学习篆刻,都会遇到入门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原因促成,也无论个人偏好风格取向,因为无论未来准备刻怎样的印路,师法秦汉,学习古印,绝对是不二法门。

印章发展称为独立艺术门类,发端于宋元的文人书画用印,盛于明清。整个明清篆刻创作风格史,也正是在“印宗秦汉”这一理论的支配之下逐渐展开的。“印宗秦汉”本身也是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只是一个残缺的概念。直到朱简,独具慧眼,才道破了“印宗秦汉”的言之所指。周铭《赖古堂印谱·小引》说:“论印法必宗秦汉……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则诬。”所以,“印宗秦汉”不是某一个体的艺术主张,而是经过几代人的推求探究,历经几百年历程的验证,古今印人共同认可并遵循的金规玉律,虽然中间不断有新的理论如“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等的出现,但都是建立在以“印宗秦汉”为基础之上的出新理论。就学习而言,尤其入门学习,还是应当遵循“印宗秦汉”的法则。

在开始学习篆刻,方向确定后,还有应注意这些方面。

一、材料工具书籍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这些相应的准备工作,还是必须的,个人觉得,首先购买一两本入门学习的指导书籍,如邓散木的《篆刻学》、孔云白的《篆刻入门》及现代人的一些入门书籍,都可以。在这些书籍里,都有关于篆刻石章、刻刀、印泥等相应工具材料选择的叙述,内容大同小异,可以参照着做好准备工作。

针对篆书文字的参考工具书,有些是必须的,如《说文解字》、《汉印分韵合编》等,虽然现在有很多APP软件具有字典功能,但不能一律视为正确,最正确的还是要查询正规出版的书籍。关于印稿上石,这些书籍里介绍了很多方法,水印法、复写纸、反写法等,最新的还有用复印机复印印稿,然后蒙在石上,用指甲油卸妆油来溶解复印油墨的方法,本人觉得,这方法不足取。这样的操作,印人真的就沦为了刻字的机器,而失去了对印章的艺术了理解。主张反写上石,写的过程就是临摹的过程之一,是更仔细观察体悟原印的过程,所以,尽量不要依靠外力帮助印稿上石。虽然,可能会和原印不贴近,但每次临刻,都会学到更多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刀法练习。

二、掌握学习步骤和路径,不能图快求成。

所有的艺术的学习,都是学习、提高,然后有所理解感悟,然后再学习提高感悟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需要大量的练习,篆刻的学习亦然。

在初学篆刻的时候,和我们学习书法时很相像。如果一上来就临帖,一下子需要注意笔法,点画形状、结构章法,墨法等这么多的内容,学习者很难照顾全面,所以一般还是先从点画学习,练习笔法。篆刻始学,还从线质开始,先不用过多地学习其他方面如字法、章法布局等,专注于通过单刀或双刀的运用,刻出不同形状的线条,并感悟到不同线质所带来的不同审美趣味。

例如上图中,我选了三方印,我们在初学的时候,临印的过程中首先感受时第一方圆厚的线条所带来的厚重感,第二方方质的线条所带来的硬朗感,第三方尖锐的线条所带来的爽利感。这是为我们能在未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必须打造的基础。

在学习线条的同时,越过初学阶段,开始逐步学习篆法、章法等内容,逐步去感受一方印里的各种呼应对比关系,同时也得学习和了解印章发展的历史,对古玺、汉官私印、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流派、近代篆刻等有你所涉猎。

三、尽量同时学习书法,尤其是篆书。

对线条的学习和感悟,是篆刻学习的基础,篆书的学习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今人常讲篆刻要“见刀、见石、见笔”,古人金光先这样说:“凡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刀如运笔,意在笔先,则心手相应,风力有神。”清许文清也这样讲:“篆刻名曰铁笔,虽以刀成文,要存笔意。”

以篆籀笔法为核心的篆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篆刻的提高,更快地理解深层的审美意趣。

四、关于师承和坚持的建议。

自己初学篆刻,对知识内容还不了解,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建议能找一个老师为最好。手上的功夫,需要自己磨练,而方向由老师指明,会事半而功倍。

学习篆刻和学习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会一蹴而就,都是需要磨练积累,才能学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所以不可因在一定时间内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中途放弃,或许也就在这个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有本质的飞跃了!

自己的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祝篆刻学习顺利!

学篆刻需要买好的印床吗是不是用印床太外行了不利于篆刻

谢谢您的邀答。个人觉得用不用印床,因印风因人而不同,可以概括成“两用两不用”。

首先是风格的不同,对印床应用不同。写意印风,尤其大写意印风,用刀爽利,用手握石,能够以刀就石,以石迎刀,刀石双畅,如果架到印床上,势必受到影响,所以尽量不用印床!这是第一个不用。如当代篆刻家陈国斌、朱培尔、李强等都很少用印床。还有一个篆刻家也不用印床刻印,结果一天伤了两次手,有照片见证,不信可以看看我的微头条!

第一个用印床就是刻工稳印风的,要求走刀的准确性,用印床相对稳定,适合精雕细琢。

第二个就是因人而异了。比如篆刻初学的人对刀的掌控力没有那么精准,用印床会让注意力集中到走刀上来,避免跑刀伤害到手,像上图中的我一样,这时候可以用印床。用印床是可以有安全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