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到二十一世纪,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扩展资料:

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既然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现的,那为什么有人说夏朝历史会知道夏朝有甲骨文吗

很简单的逻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商朝的甲骨文难道是凭空出现的吗?不会,就像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先有windows95、98、2000、XP等等,现在才有广泛使用的10。甲骨文是经过了很久的发展才最终维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商朝骨片上的卜辞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六种构成要素,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由此可得知,甲骨文之前肯定还有文字,或许就是夏朝的文字,毕竟原始人能都在岩石上写写画画了,进入新时代的夏朝难道还不能写字吗?

文字始终在变化发展中,就像下面的图:

后世的文字来自甲骨文,那甲骨文肯定来自更早的文字系统,如果现在找到了那种文字,说不定就能将夏朝的轮廓描绘出来。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中国的汉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传说中文字是黄帝时期仓颉发明的。至于我国文字起源何时呢?

老一辈的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认为,我国的文字产生于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而后学术界有一种统一声音是:我国的文字萌芽于6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文字体系则在4000多年前夏朝中后期。

1899年,身为政府官员的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即殷墟)发现收集了1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甲骨片。他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文字在商代使用的重要性,它记录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使用的字数和字体形态来看,这种文字业已形成体系。

我国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宜对甲骨文的定义是:“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段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

殷商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等都要卜问神灵。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有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

从1928年到如今,殷墟已进行了30次发掘。共计获得甲骨文片30000余片。国内已收藏甲骨共达16万余片,分散于全国26省市40多个城市中。甲骨文记录商朝中后期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学价值。

为什么会出现甲骨文

100多年前,官员王懿荣在其服用过的药渣中看到中药龙骨上有规律的,像是刻写的类似方块字的文字。后经专家们大量的找寻、研究与破译,将这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定为甲骨文,甲骨文由此出现。

闲谈如下:

在商朝时期乃至更早之前的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有系统而成熟的文字,比如甲骨文、陶文等等。

假性推测:统治者为显示尊贵的身份、至高无上的权利或其他因素和原因,在祭祀或争战之前,需要杀掉或者活埋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唯恐不及压制愤怒的人群,造成一种命由天定的现象。于是,祭师和占卜师一特殊的人群可以和上天沟通,然后遵循上天的指令,上天才不会降罪于人,这一切归咎于上天的安排,让人们无反抗的理由。传递的方式以最直接的占卜为主,大到战争,小到平常寻物,最佳的工具便是龟壳、兽骨。有时一日一卜,有时一日多卜,这期间就产生了不计其数的甲骨或甲骨残片。以至于而今发现的有文字的甲骨特别多,占卜师往往将占卜的起因与结果内容分区域地刻画在上面。甲骨埋在地底下几千年都不容易腐蚀,后被人们挖掘发现,经过研究,将这种文字与独特的书写方式定为一种文化来传承,专家经过探讨认定这种文字为甲骨文,这是中国的文化遗存,也更会将这文化传承下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