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意思(黄袍加身真的是赵匡胤自编自演的一出戏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黄袍加身真的是赵匡胤自编自演的一出戏吗

一个历史上最“成功”的卑鄙阴谋家,最终遗祸中国

赵康胤,如果放在今天,他就是一个无耻的野心家、阴谋家。一个罔顾道义又处心积虑、老谋深算的小人。天不开眼的是,他非常顺利,成功了。

一、一个卑鄙小人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政权更迭剧烈,经济、社会动荡不安,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最后一个政权叫后周,皇帝叫柴荣,即后周世宗。

这个周世宗柴进,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史载他“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 954年,郭威驾崩,义子柴荣继位为帝。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柴荣英明神武,治国有方,深得所有人的拥戴。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世宗又南征北战,而且所向披靡,朝着统一中国而努力,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公元959年,在商议取幽州时,柴荣病倒了,不久去世,年仅39岁。

如果周世宗柴荣不是英年早逝,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赵康胤的什么事了,中国的历史必然改写!

可惜的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于是,赵康胤的机会来了!

二、阴谋家的成功之路

这个赵康胤,原本是个投靠柴荣的人,跟柴荣称兄道弟,柴荣对他可谓恩重如山。令人扼腕的是,周恭帝太年幼了!赵康胤精明地找到了柴氏的致命罩门。

在满朝文武怀念旧主,天下百姓感激世宗的时候,受先帝隆恩的赵康胤是不能轻举妄动的,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赵康胤将阴谋家的老奸巨滑老谋深算演绎得淋漓尽致!

柴荣尸骨未寒,他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怕夜长梦多!

大年初一,赵氏就散布谣言,契丹兵趁世宗新崩,将南下攻周,一时风声鹤唳,满城风雨。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手足无措,柴氏皇室威严荡然无存!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领兵抵抗。

只带自己的一点队伍,当然成不了气候,赵匡胤便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兵权在握,周军行至陈桥驿,历史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大戏便隆重上演了!一切都按编好的剧情发展着。

不过,这样的剧情好像也太单调生硬了,赵康胤大导演决定增加一些情节,把戏演得逼真一点。

于是,周军一出城门,城内便谣传四起,说赵匡胤将做天子,也不知是何人所传,反正满城风雨,谁也不敢相信。

不管剧情如何发展,赵康胤都挺受嫌的,柴荣的口碑毕竟在那里,受到天下人的拥戴,赵大导演是需要掂量掂量的。

为了做得天衣无缝,赵导演就让自己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议论皇帝幼弱,不能亲政,大家前途渺茫等等。

这些倒也是合情合理的,天下谁不顾自己的前途?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顺理成章地,亲信们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醉酒”的赵匡胤身上,大戏演到了高潮。

聪明的阴谋家大导演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反正,我赵康胤是不可能做恩将仇报的伤天害理之事,都是你们这班兔崽子干的好事!赖在我的头上!天下雨时,雷劈不到我赵某人的头上!

契丹南下,当然是骗人的鬼话,赵匡胤只是走了20公里左右便率军回师,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赵康胤一群抬轿吹唢呐的兄弟皆得节度使位号。

三、阴谋家也有自知之明,成功后需要涂脂抹粉,从善如流。

赵匡胤非常清楚,最不可欺的,就是天下人心,为了掩盖自己的卑鄙小人行径,惺惺作态是必须的功课。

兵变之后,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

赵康胤兵变,没有发生改朝换代时那种烧杀抢掠,只是杀了周室的个别侍卫将领而已,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后来的一些反抗,赵康胤亲率大军平叛,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四、心怀鬼胎的赵康胤杯弓蛇影,遗祸中国

赵康胤沿用了柴荣的政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乱局。统一了中国,为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是必须肯定的。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如何取得政权的,每天都在惶恐不安中不可终日,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后周覆辙,千秋万代,国祚绵长,他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对柴氏宗室,是万万不能铲草除根的,他们少了一要头发,都会引起天下的质疑。

既然这样,就赐给柴氏丹书铁券!那是免死金牌哦!你看我老赵多么的重情重义!但柴氏宗室都明白,这东西是大宋对他们的紧箍咒!如果有谁不服,你就有违道义了,如果不乖乖做好柴大官人,那是要人头落地的!最无“道义”的赵康胤祭起了“道义”的大旗。

“杯酒释兵权”,大家都一清二楚吧?是不是对赵康胤五体投地?

解了亲信的兵权,只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而已,聪明的赵导演发明了一招治国政策:“重文轻武,文臣御武事”!事实证明:这是天底下最烂的国策,害人害己!

凭心而论,北南宋朝三百多年国祚,特别是北宋时期,老百姓生活是富足的,勾栏瓦舍,歌舞升平,完全可以跟今天媲美。

但是,宋朝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深的耻辱!北方那些毫不起眼的少数游牧民族,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欺负一下富足的大宋,最后元蒙鞑子的铁蹄彻底蹂躏了整个中原大地,崖山之战,十万将士蹈海殉国,大宋子民变成了下三流的贱民!一百多年间过着炼狱般的生活!

中原大地所有这些灾难,全拜赵康胤的做贼心虚所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赵康胤挖空心思,制定了自以为保护自己子孙万代的政策,恰恰是这些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国策,错判了形势,国家只富不强,造成了后来“靖康之耻”,断送了他后代的性命,更造成中国一百多年的灾难!

“黄袍加身”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为何收回兵权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赵匡胤是如何当皇帝的?他原本是后周的军事将领,在陈桥驿,手下披了一件黄袍到他身上,然后欺负人家后周的孤儿寡母,他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的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将兵权收归自己。

防止出现第二次“黄袍加身”

赵匡胤作为军事将领可以通过“黄袍加身”当皇帝,他手下的军事将领各个都立有汗马功劳,又拥兵自重,同样可以复制他的成功。赵匡胤吃到“螃蟹”,当了皇帝,但不能让别人再来吃“螃蟹”,抢自己的饭碗。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他必须要收回兵权。

避免再出现五代十国的乱世

自唐朝末年以来,天下打乱,各路诸侯拥兵自重,纷纷占山为王。有了”枪杆子“,就会有地盘。拥有军权的人多了,就容易出现乱世。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就是因为军阀之间相互争斗。赵匡胤是军人出生,知道军事将领不听指挥的危害性。

皇帝与朝廷,需要集权

新朝建立后,卸磨杀驴的事情数见不鲜。当初打天下需要将领,治天下的时候,这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就成了威胁。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面临这个问题。皇帝需要加强个人权威,北宋朝廷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军权的集中必然是重中之重。收回军权,赵匡胤才算大权独揽,才能全九五之尊,才能政由已出。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一次和平的权力交接,也是一次政治交易。通过这次交易,君臣之间应该皆大欢喜。赵匡胤解除了心头之患;将领消除了皇帝的猜忌,为自己换取平安和富贵。对比刘邦与朱元璋的手段,赵匡胤集权的方式,最为温和。既不用流血,也没有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