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写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最能代表中秋节的古

 

2023/7/17 15:47:37 ('互联网')

写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中秋节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能代表中秋节的古诗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表示中秋的古诗

第1首,《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这首诗基本上都是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则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中秋节的感慨。首联用了中秋节常见的“桂花”意象,花香月圆,正是良辰美景清秋时刻。颔联说中秋节一年一度,乃是月亮最美的时候,就算是离开家乡万里之外的人,也能够从月光处得到蕴藉,缓解思乡之苦。颈联具体写人们在中秋节的思乡想家之情。人在边城,向来是比较孤独的,因而对于中秋节的月分外喜爱,站在高楼望着天边月亮,久久不愿离开。故乡看到的月亮和边城看到的月亮是同样的,正因为如此,月亮才成为承载相思的载体,成为了思乡文化的意象。而尾联两句,则把颈联的事迹放大,把思念的情绪拓展:“这一天,月华流转,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在月光下,哪能不起相思之情呢?”余味悠悠,可以反复咀嚼。我们看这首诗所用词汇,全都是平常所见,没有什么华丽晦涩的词语,也没有什么用典的地方。但是我们感觉这首诗,还是很有文采的。可见,诗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词汇,而是结构和意境。第2首,《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曹松。曹松的名气不大,但是大家一定听过他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善于从寻常事物中找出诗味,另辟蹊径,体现了诗人独有的慧眼与慧心。我们看这首诗,就是一首既有文采又有意境的好诗。前两句很好理解,就是八月十五月亮圆,耐心等待月亮从海上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这首诗精彩的在于后两句,有一种推陈出新之意,令人一见倾心,佩服诗人的才华与情思。诗人说:“月光是最无私的,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月光都不会遗漏一户人家。”普天之下,能有如此温柔与公正者,非月光莫属了吧?而中秋的月亮又特别圆,月光又特别明亮,该是何等安慰人心呀。就算心中有愁绪的诗人,对着月光,也得到了满足。第3首: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縠看。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这一年的中秋节,前半夜月亮被云雾遮住,夜半后没有云雾,而月色微淡,陆游赞叹:“尤为绝景”,便有了这首诗。中秋月色被薄薄的云雾遮住,陆游认为月亮好像是蒙了面纱的美人,琵琶遮面,最是风姿迷人。于是陆游放飞想象:“我在此处看到月色,已经如此动人。如果身在洞庭湖,饱览月色,该是如何赏心悦目的奇景呢?我多么希望自己跨坐青鸾,飞往洞庭湖赏月呀。你们有人能陪我一起吗?”这首诗文采飞扬,关键是想象力突破天际。在月色之下,陆游幻想自己能够飞天而行,能够于宇宙间感受天地之美,感受天人和谐,这是一种诗人的独特幻想,令人无比羡慕。第4首,《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其二》: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处处楼台竞歌宴,的能爱月几人同。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当时这个“叶道卿”写了一些中秋诗,范仲淹要按照叶道卿的韵脚写和诗。诗歌前两句是说中秋的月亮没有云雾遮挡,最是美景不过。叶道卿你欣赏月,月也欣赏你叶道卿,你们乃是知己,真是风度超然。这当然是客套话。后两句则是范仲淹的出奇制胜之处。范仲淹说,中秋佳节,说是赏月,但是有几个人真心喜爱月亮呢?人们不过是借着佳节的名义,载歌载舞,喝酒玩乐,又何曾是真心喜爱月光呢?像叶道卿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怀的人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