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怎么灭亡的?周国怎么出现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周国怎么灭亡的

西周灭亡1、「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2、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3、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西周灭亡。东周灭亡1、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周国怎么出现的呀

周公旦的封国是周,周在“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 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周太王所居之地,后以为周公之采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志,也是周王朝的发源地。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国灭。

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於这位东周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国公的弟弟;二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孙子,西国公的儿子。传统观点认为,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椐《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伯国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

《大秦赋》里的东周西周是怎么回事

我是《简说西周史》《大秦帝国全传》的作者唐封叶,对周秦历史都比较了解,来回答一下。

中学历史课本里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东周、西周,是指东周王朝和西周王朝,当然西周王朝在前、东周王朝在后,具体说周王室建都丰镐时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的周朝,历史上就叫它东周王朝了。而《大秦赋》里所说的东周和西周,则是指东周王朝在东周王畿内分封的两个小诸侯国,即东周国和西周国,中国古代朝和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下面我再详细讲解一下东周国和西周国的由来和灭亡情况。

一、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的简况

在这里有必要先简单说一下周代的分封制度。网上有些人对西周王朝的历史一知半解,看到东周王朝时期天子衰落、诸侯强大,就逆推到西周王朝时期,认为周代分封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主权国家”,其实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西周王朝时期周天子拥有西、东两大王畿和西六师、东八师共十四个师(每师2500人)的军队,实力完全凌驾于诸侯之上(西周时期诸侯大国二师、小国不过一师),诸侯国的卿士由天子任命(大国三卿全由天子任命、次国三卿有两卿由天子任命),天子还在诸侯国内派驻监官,那时候的诸侯国要随时听候天子的命令和调派,根本不是独立主权国家,而是周朝的附属国。

只不过到西周王朝末年,尤其是到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朝才逐渐衰落,诸侯国才慢慢壮大,但这都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如断崖一样改变的。东周王朝初年,周天子还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实力,毕竟东王畿也有六百里土地,比那会儿最大的诸侯国还大。但春秋中后期东周王室内斗严重,先后爆发了嫡庶争位的王子颓之乱、王子带之乱、王子朝之乱,周王朝就这样在内斗中越发衰落;与之相反诸侯国则不断吞并弱小,开疆拓土,实现了独立。在这一方变弱、一方变强的过程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东周国、西周国的来历

东周国、西周国的出现,还得从战国前期说起。

在东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周贞定王驾崩,留下长子弃疾、次子叔、三子嵬、四子揭四个儿子。长子弃疾继位才三个月,就被自己二弟叔杀死。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叔还没把王位焐热,又在五个月后被弟弟嵬干掉。这个嵬,就是周考王。

周王室一年中有两王被弑杀,老三周考王做贼心虚,生怕自己最小的弟弟揭也有样学样,就把河南之地(包括周王城在内的东周王畿西部地区)分封给揭,建立一个新的畿内小诸侯国——西周国,并让揭接替原来周公旦家族的职务,世代为王朝卿士。因为爵位为公,历史上称这个诸侯国为西周公国,战国中后期人们嘴里的“西周”,就是这个西周公国而已!(至于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是后人的概念,当时人把两个阶段都称作周朝。)揭就是西周公国的首任国君西周桓公。

有人会问,西周桓公住在周王城(后改名河南城),那当时周考王居住在哪里呢?原来在春秋后期东周王朝爆发的著名的王子朝之乱中,周景王死后其宠爱的庶长子王子朝自立为王一度占领周王城,晋人和部分东周王朝大臣拥立的周敬王征集诸侯之力修筑了狄泉成周城即洛阳城(今洛阳市以东汉魏洛阳城遗址)并居住在那里,自那以后的历代周天子就都住在洛阳,直到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又转居河南城(周王城)。

西周桓公死后,他的儿子西周威公继位。史书记载继任东周王朝卿士一职的西周威公也是个博学多闻、礼贤下士的人,但可惜的是他却在家务事上拎不清:他已经立大儿子公子朝为太子,但还偏爱宠溺小儿子公子根,为身后埋下隐患。

西周威公死后,太子朝继位,就是西周惠公。这时被父亲宠惯了的公子根不服气,就发动叛乱,跟哥哥争夺周公爵位和王朝卿士之职。周显王元年(前368年),赵成侯和韩懿侯为削弱周王室,插手东周王畿的内乱,发兵支持公子根。第二年也就是周显王二年,公子根在赵、韩两国军队支持下占领了东周王畿的东部,并以巩(在今河南巩县西)为都城,建立了东周公国,与哥哥西周惠公的西周公国对峙。公子根后来的谥号也叫惠公,史称东周惠公。(《史记·周本纪》误称公子根是西周惠公之子,但更早的《韩非子》一书则说公子根是西周惠公之弟,这里笔者唐封叶采用韩非子的说法。)但东周惠公之子昭文君出于在诸侯中示弱的计策,去公号而自贬称君,所以东周公国就变成东周国了。

有人又会问,这对当时的周天子周显王有什么影响呢?这影响大了去了。以前周天子再不济,也还算拥有东周王畿的几百里土地,实际势力能比得上一个中小诸侯。而东周公国建立后,东周王畿内的城邑几乎被东西两个周公国瓜分殆尽,周天子只剩下都城洛阳一座城了,沦为一个可怜兮兮的城主!周王室至此算是衰落到极点,连吃穿用度都要靠两个周公国供给,除了虚妄的天子名头外基本是一无所有!

别看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国土很小,但毕竟是天子卿士,在列国中也算有点地位的,他们凭借占据天下中心区域的地理优势,又很善于使用谋士,所以能在诸侯中纵横捭阖,在夹缝中生存。如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战国四大谋士——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宁越是西周威公所信用的谋士,杜赫是东周昭文君(东周惠公之子)所信用的谋士。真实的历史上,著名的说客张仪,就是受了东周君昭文君的资助到秦国去闯荡,最终爬到秦相的位置(《史记》说张仪是受苏秦资助,已经被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否定)。

再说周天子,东周公国建立后,周显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