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好看吗?如何看待《恰同学少年》中萧子升这个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好看吗

《恰同学少年》是很好看的一部剧,这部电视剧已经有十几年喽,记得那还是在06或07年在上学的时候看的,具体时间也记不太清了。

由于我是计算机系的,所以同学们基本都有电脑,那时候宿舍网速慢的要死,每秒中只有几kb,甚至是每秒几十b的都正常事,在线根本看不了,只能下载下来看,我是费了好长时间才下载完的。

正常都是一下课到宿舍就打开来看,周围的同学也都爱看。

由于时间太久了,剧中具体的情节现在也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谷智鑫在里面演的青年毛泽东。剧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还有陶斯咏和杨开慧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在学生时代的那段青葱岁月里,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让正在大学期间的我们找到极大的共鸣。

如何看待《恰同学少年》中萧子升这个人物

萧子升,字旭东,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名门世家。萧子升和毛主席相识,是在东山学堂,后两人在湖南第一师范结为挚友。当时的萧子升比毛泽东大了几届,却因为互相欣赏彼此的文学作品而惺惺相惜。1917年夏,毛泽东和萧子升一同进行了游学“壮举”,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华、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九百余里,萧子升后来对此还写了回忆。求学期间,毛泽东和萧子升还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名噪一时。两人也因此结为知己,不分彼此,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后来萧子升出国留学,去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毛泽东则扎根湖南,研究国情。萧子升在法国时,深受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中国走改良主义道路,与以蔡和森为首的大多数在法会员主张组织共产党进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分歧。而毛泽东也是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主张走阶级斗争的革命道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萧子升和毛泽东救国理念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两人的书信往来,两人仍是挚友,相互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

萧子升回国后,由于他坚持改良思想,自然而然的也就加入了国民政府。其实之前毛泽东联系过萧子升,希望萧子升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邀请他一起去参加中共一大,可惜被萧子升拒绝了,后来毛主席也说“萧子升没加入共产党,真是可惜了”。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萧子升因为被同僚陷害,卷入了文物盗窃案,蒙受不白之冤十几年之久,在此过程中,萧子升也彻底和毛主席失去了联系。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萧子升也和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由于萧子升的无政府理念,对于国民党他也并不赞同,在1953年,萧子升去了乌拉圭,在当地从事教育事业,直到逝世。

曾经和毛泽东、蔡和森并称为“湘江三友”的萧子升,最后客死异乡,的确令人叹息。 萧子升是无国家,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和毛主席走的路不同,但我还是持绝对敬佩态度的。因为,为国为民思索者,皆中华脊梁也!

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的意思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扩展资料: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什么意思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