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久必分的意思(为什么会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能通过举例来解释一下原因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会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能通过举例来解释一下原因吗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头语,也是对中国古代史的高度概括———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争斗、融合,分裂、统一的战争史。它告诫后人:分裂必然有战争,因为谁都想独霸天下。但国家一统,容易骄傲,娇生必腐败,官员腐化堕落,民众丧失斗志,日久“内乱”必生,国家割据混战,民众流离失所,仍然是战争争夺天下,于是乎强者夺取政权———改朝换代!

长篇小说内容繁多,但点睛之笔多在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篇点旨,用心良苦!

我们普通老百姓,一定要珍惜安定团结的和平局面,如有战争,遭殃的首先是民众!所以我们要保家卫国,保卫我们和平的家园!

五千年的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什么合为什么分

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规律,就好比跟久晴必雨,久雨必晴这种自然现象一样。

历朝历代

在我国历史上各朝代中,寿命比较长的有夏朝(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商朝(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今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东周(公元前770—221年),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西汉(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李渊。清朝(1616—1911年),都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寿命比较短的有,秦朝(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秦始皇赢政。元朝(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今属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久必分忽必烈。

为什么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个新朝代开始的时候,开国皇帝本人因为经历了民不聊生,从朝廷到地方官府腐败,不顾人民生活的社会现象。就拿刘邦和朱元璋来说,他们明白人民的疾苦,因此他们勤于朝政,整治官风,一心以国家之事为重,所以国家经过休养后,慢慢兴旺起来。而到了后代的皇帝,他们过惯了好的乃至奢侈的生活,懒得管理朝政,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家至上而下普遍腐败,贪图享受,致使国家没有生机。人们必然起来反抗。也如同一台机器,新的机器肯定好用,而机器用久了就出问题了。

总的来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我们要珍惜生活,不能懒惰。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盛极必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周期律”观点正确吗

正确的,没有什么事是永恒的,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这样的周而复始。盛极必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同样适用于这个规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适用于当今世界吗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于《三囯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出于此处。

词典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此句也用来表示人物或事情的发展,分分合合拥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注定。

我认为也适用当今世界,比如,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开几十年了,中国一定要统一台湾,回归祖国!

怎么解释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

整个社会的发展就阴阳转化的一个过程,社会发展是动态平衡的一个发展过程,旧的社会状态被新生的社会状态所取代。整个过程就是分合的过程,分化瓦解吸收整合。说的再直白一点世事如棋局,就是一个作局破局的演变过程!

用近现代史作比喻的话,蒋介石干的是分代瓦解的事,毛主席干的是吸收整合的事!分化的目的是为了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分化。也就是说不管是分化还是整合都是为了就会发展,也就是客观规律,以两股势力分别代表阴阳二气冲气以为合,不断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先进替代落后也就成了必然。这就是为什么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合久必分是成语吗

合久必分是一个成语。

完整的成语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拼音】: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解释】: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举例造句】: 这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定理。 ★《雪岩外传》第十二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否可以解读为适合世界历史,能否大一统

分了又分,还不是分?合了又合,还不是合?所以只可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真理,现实都是变化的,总体来讲认知是进步的,至于做不做得到,得看人心的趋势。????

为什么古代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却不是这样呢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人人皆知的三国名言,基本可以通用于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封建帝国的历史发展,然而西方古代帝国却往往解体后就不复存在,那么中国古代帝国为何会这样发展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分久就一定合?合久就一定分?

沟通的最基础单元是文字,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音独特,即便进入了21世纪,有些地区甚至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两地的口音都无法直接的交流,于是文字上的互通就变得尤为重要。秦朝以前大多处于部落联盟首领,或者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形式的封建时代,各个封地的税收、人事、行政、权力都在领主手中,首领、共主或者天子仅仅拥有部分军事和外交上号召集合性质的权利。此时的中央政权更像是国际联盟或者联合国,说它没权利吧,小国、穷国又眼巴巴的指望他主持公道,说它有权利吧,漂亮国还不是想打谁就打谁。

一、始皇统一文字、独尊儒术为中国创造了分久必合的基础

始皇帝设立郡县制,基本上已经终结了“分封而建”的时代,中华文明早已摆脱了欧洲式的封建形式,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完善沟通的基础单元,使得不同语言,不同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