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蒙恬蒙毅虽死了,但蒙家军不还在吗怎么后面没出来维护秦国安全?清朝总督和提督哪个地位高,权势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秦国蒙恬蒙毅虽死了,但蒙家军不还在吗怎么后面没出来维护秦国安全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最信任的将领,莫过于蒙恬了。蒙恬祖上蒙骜就给老嬴家干活,到了蒙恬这一代,更是有幸参与了一统六国的战争。

此后蒙恬带着他的30万蒙家军北上抗击匈奴,收复了蒙古河南地区,又为秦始皇立下大功。天下已经无仗可打的情况下,秦始皇便留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备匈奴南下。

秦二世上台以后,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相继被秦二世和赵高给害死了。此后秦国随即灭亡,那么这个时候30万蒙家军去了哪里?他们就不能救秦国吗?

01王离成为了蒙家军的主帅。

王翦和蒙恬都是忠于秦始皇的大将,可是相比较来说,王翦就更加会做人。所以王翦在秦国任何时期都受到秦国人的敬重。

蒙恬被杀以后,王翦的孙子王离接管了蒙家军的军权。不过当时王离只是一名副将,他接管30万蒙家军的确十分吃力。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资治通鉴》

所以说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王离主要领导着这支军队,但是由于他的能力有限,所以名将章邯是瓜分了一部分兵力走的。

著名的巨鹿之战,其实就是蒙家军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当时章邯和王离带领各自的兵马,在巨鹿与楚国名将项羽相遇。

  1. 当时王离和章邯手里有40万大军,其中30万应该就是蒙家军了。而项羽手里只有5万大军,实力十分悬殊。
  2. 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依旧击败了王离和章邯。章邯主动投降,王离兵败被俘,此后王离更是被项羽斩杀。
  3. 那么蒙家军的下落如何呢?很可惜的是,项羽以防数量众多的秦军叛乱,所以将20万秦军降卒都给坑杀了,其中就包括了活下来的蒙家军。

因此蒙家军到了秦朝末年,的确是出来为拯救秦国而出力的,只不过缺少优秀的领导,实在不是项羽的对手,最终落得被坑杀的下场。

02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蒙家军之所以有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其实最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领导蒙恬。任何一场战争,绝对不是因为士兵单兵作战能力强,就一定可以取胜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不需要做什么战术训练了,直接单兵训练作战能力,岂不是更加有利于取胜吗?这是不科学的。

始皇至沙丘崩,祕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史记》

战争的灵魂人物,当然就是彼此军队的统帅。楚军的统帅是项羽,因为项羽有破釜沉舟的胆略,所以才会激励楚军与秦军殊死搏斗。

同样的道理,秦军这边王离和章邯,不是项羽的对手,他们所领导的军队自然也就比不上项羽的大军了。

  1. 当年赵国有李牧在的时候,完全可以抵挡秦军的进攻,就连名将王翦也拿他没办法。后来不得已之下,王翦动用反间计,让赵王杀了李牧,随后便顺利打下了邯郸。
  2. 为什么李牧一个人的死,就能够使得战斗力如此强悍的赵军溃不成军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李牧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3. 蒙家军的灵魂就是蒙恬,蒙恬支持公子扶苏,结果因此被赵高和秦二世设计杀害。蒙恬死后,所谓的蒙家军其实也就荡然无存了。

一支军队的灵魂,就是这支军队的直接指挥者。因为将领的作战思想,会渗透在军队的战斗力当中。

03真正不救秦国的,其实是赵佗的60万大军。

除了蒙恬的30万大军外,其实秦国还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足有60万人之多。当年秦始皇派遣任嚣和赵佗,带领60万大军进攻南越,想要把这块地方收归己有。

大军出发以后没多久,秦始皇就去世了,秦二世和赵高把秦国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任嚣和赵佗根本就不敢轻易回来。蒙恬的下场,就是他们的榜样。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史记》

所以当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起来反秦的时候,这60万大军是没有回去抵抗起义军的。他们已经有了在南越自立为王的打算。

况且秦国的军令严明,在没有收到皇帝命令的情况下,任何人敢私自开拔军队,就算帮助秦国战胜起义军,那也是个死罪。

横竖都是个死,那赵佗就算是傻子,也不会轻易回去的。在任嚣死后,赵佗接管了这支军队,他在当地建立了南越国。

赵佗活了104岁,统治岭南的时间长达81年。他所建立的南越国,传承了4代,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宣告灭亡,被汉朝吞并。

所以说真正没有救秦帝国的军队,其实就是赵佗所统领的这支60万的大军。蒙家军为秦国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总结:失去主帅的蒙家军,也就没了判断能力。

秦二世显然是个昏君,他逼杀了所有兄弟姐妹,将朝中大权都交给了赵高来打理。自己躲在后宫吃喝玩乐。

这样的君主值得效忠吗?效忠秦二世,也就等于是效忠赵高。如果蒙恬还活着,这支蒙家军未必就愿意为秦二世卖命,因为蒙恬是有主观判断能力的。

可是蒙恬死了以后,整个蒙家军中,居然没有哪一位将领是有判断能力的。他们只能跟随王离和章邯,一步步把自己带向了深渊之中。

这就是主帅的重要性,当初但凡扶苏稍微怀疑一下,那蒙恬铁定会支持扶苏上位。强大的蒙家军,在蒙恬的指挥下,自然可以帮助扶苏夺取皇位。

可惜扶苏想都没想,拿到诏书,二话不说一抹脖子就走了,蒙恬直接懵了,扶苏你这是什么操作?手速未免也太快了吧?这也没人可以辅佐了,蒙恬更不可能背叛大秦帝国,所以也只能跟着殉难了。

参考资料:《史记》

清朝总督和提督哪个地位高,权势大

清朝的总督和提督都是沿袭明朝的,但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清朝的总督是地方的最高长官,管辖一个省或者两个甚至三个省,综理军民要政,也就是军政一把手。从品级上说, 为正二品。但一般而言,清朝的总督还要加尚书衔,如兵部尚书,或者是都察院御史。因此,总督一般都为从一品,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此外,清代的总督中,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如河道总督管理治河,漕运总督管理漕运。

提督是提督军务总兵官的简称,是一个省的高级武官,节制全省武装力量。提督之下分别设有镇、协、营、汛各级,下属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等官员。清末建海军时,海军中也设有提督。

提督的级别一般为从一品,与总督、巡抚并称封疆大吏,但要受总督节制。

因此,总督和提督相比,显然总督地位更高,权势更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