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怎样判断“比喻”和“拟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怎样判断“比喻”和“拟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回答,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非常熟悉这个问题。

判断“比喻”和“拟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区分:

1、概念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拟人:是比拟的一种,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区别

(1)比喻是指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比作人。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如“他像花儿一样美。”

拟人是把一个事物赋予了人的属性,让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如“花在丛中笑。”

(2)比喻中,主要是“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拟人中,既然是“拟”人,就不能出现人的称谓

举例:

河边的柳树像梳着长发的少女。比喻

河边的柳树正梳着自己的长发。拟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益!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

比喻是指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比作人,而且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拟人是把一个事物赋予了人的属性,让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

其实比喻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而拟人就是把非人比做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句不能有同类事物“人”出现,更不能有比喻词,相反,一旦有“人”出现,而且还有比喻词,那么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比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像......一样、仿佛、如同、变成、成了、成为等。

比喻句必须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比喻的事物),拟人所写的事物必须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喻词,也不能出现表示人的词语。

拟人和比喻的区别是什么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作以及语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