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民国里的哪一个人?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你最喜欢民国里的哪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民国人物,是中华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重要人物郭松龄。

虽然大家都知道,郭松龄后来反叛了张作霖,但是他也是一方枭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下面,我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1905年的时候(光绪三十一年),郭松开始读书。由于成绩好,第二年被送到了军校学习。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郭松龄就已经毕业。在北洋军第三军实习后,他回到沈阳,被任命为靖国将军盛京将军的参议员。 1909年(宣统元年),他朱庆兰换防,前往四川省卫队。同时,由方盛涛,叶泉介绍,加入了中国联赛。 1911年(宣统三年),四川革命分子发动起义,形势混乱。郭松涛回到奉天,策划革命。然而,赵尔陶和张作霖被执法当局逮捕并入狱。经过同一时期的学生支持,郭松龄终于获释。1912年(民国元年),郭松龄进入北京研究所学习。 荣誉毕业后,郭松龄回到了奉天。 郭松龄任奉天兵团参谋长,1913年(民国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军(现称军参)参加研讨会(三等)51916年(民国五年),任北京教员教职。

1917年(民国六年)七月,孙中山发动了法律大战。八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法国和法国军队政府,郭松投奔了孙中山。郭松龄的前老板朱庆澜作为州长在广东省一致,过岁被任命为广东,江西赣边后卫的办公室,广东省保安员营长的工作人员,后来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任少校参谋。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二月,张子林重建了东部各省军队的军事讲座和军事训练任务,以便认识张学良在武术馆的学习情况。张学良尊重郭的能力和知识。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张学良毕业于讲武唐,张作霖晋升为巡视三省旅长的旅旅长,第二任校长张雪梁亮推荐郭松龄和代表。当时,张学良依靠父亲任命郭松龄为旅长和第二团团长。

在郭松龄出任参谋长后,他进行了军事训练,使张学良的后卫队成为少数服役的精锐部队之一。同年7月,安徽战争爆发。郭松龄张作霖被任命为先驱指挥官,在战争中并肩站岗,在天津站内歼灭了万县二旅。此后,郭松龄为打击东北地区的盗匪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逐渐获得张作霖的信任。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5月,张作霖担任蒙古总督,将丰田军扩大为10个混合旅。此时,张学良被任命为第三混联旅司令员,郭松龄晋升为第八混合大队司令。第三旅和第八旅组织了联合司令部。张学良将被委托郭松龄进行部队的操作和训练。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4月,冯县第一次直战爆发,大败大败。张学良,郭松龄率第三混旅,第八混混旅非常好战,毫无损失地有序撤退。此后,张作霖设置军队整理,张学良担任参谋长,郭松龄署理参谋长,负责部队整理,训练。郭松龄向张作霖讲话,暗示平民的康复和内政现代化不被接受。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连续第二次冯氏战争爆发,郭松龄任第三军副司令任振伟,第六师师长。郭松龄为奉贤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张学良,郭松龄被任命为北京渝军总部司令兼副司令。然而,当时振威总司令(总司令张泰霖)参谋长杨维定认为郭松龄是最大的政治对手,试图边缘化两者,他们之间的对立加深了。此外,郭松龄对张作霖继续战争的政策感到不满。郭汉淑秀夫人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冯玉祥是李德泉同学,感觉很好,过去也很近。然而,此时它与“第三国际”有联系,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和南方和秘鲁的鲍罗廷都有联系。至于苏联在冯军的制造炸弹和共产国际协商活动中对冯的“国民军”的援助,这已不再是秘密。所有这些郭都是新鲜和令人兴奋的。重张后再生气,并得到苏援助,华北定。因此,在连续第二次战争中,郭先生曾与冯接触过,试图打倒张作霖。

郭松龄虽然后来被杀害,但是他却也算一代枭雄,我还是很敬佩的。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了

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

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

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

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

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

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

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

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

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

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

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

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

说法很多。

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

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

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

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

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

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

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

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

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

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