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你觉得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意境、意象、境界”这几个词语比较抽象,我能弄懂并且有机会进行解释,感到十分荣幸。

“意境”的意思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令人想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心情愉悦。

例如: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渲染了一种孤寂、凄美、落寞、惆怅的意境。诗中的月色是那么美丽,桂花是那么的香醇,乌鸦的叫声是那么凄厉,而在他乡独自赏月的诗人是那么失落和惆怅,只因诗人太思念自己的家乡。诗中的美景真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画面,读到这首诗时就像看到了一幅画一样。这是诗句启发读者想象的结果。

“意象”指客观物像通过诗文作者的主观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比如:当代诗人舒婷的现代诗《神女峰》中的“神女峰”就是一个“意象。”诗中这样描写“神女峰”:“为了远天的杳鹤 ,错过了无数次春情感江月明”。这里的“神女峰”不仅仅指三峡那里的一座山峰,而是这座山峰和曾在山峰上“眺望远方,盼夫归来”的古代女子的结合体。这座山峰赋予了作者,对那个女子无限怜悯的主观情感。所以才形成了“神女峰”这个意象。

境界”的意思是指文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例如: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就体现了作者不甘平庸、追求杰出的思想觉悟,以及希望在事业上轰轰烈烈的精神追求。

不过,文艺作品的“意境、意象、境界”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意境优美、意象突出、境界高远。比如: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意境优美、意象突出、境界高远。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活,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意境”这个话题。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谢谢您阅读完毕以后,再关注“喔小咪”。

你觉得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美

我认为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写的《七律 •答友人》意境最美!

我们把这首诗好好地解读一下,她的意境美便跃然纸上。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是说九嶷山上白云片片飞。九嶷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山上有九个山包,形状都相似,所以叫九嶷山。

“帝子乘风下翠微”,帝子指的是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他们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她们乘风而下,远望山色,一片微茫青翠。

这里有一个典故: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说舜帝到南方去巡视,结果就死在了苍梧,葬在了九嶷。他的两个妃子,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就追过来了,看到自己的丈夫死了就非常的悲伤,就开始流眼泪,而且还为他殉情,跳了湘江,后来被称为湘水女神和或者是湘夫人,有的时候也叫湘灵。

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说昔日他们挥洒着眼泪,致使那个翠竹都有了斑斑点点,今天她们穿着像彩霞一样的衣服,显得非常的漂亮。

“斑竹一枝千滴泪”这个是化用了清代的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诗中二句中其一:“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毛主席把这个“点”改为了“滴”,化静为动,使其更加具有诗情画意。这个斑竹呢?它也叫湘妃竹,说娥皇、女英得知丈夫去世了,就非常悲痛就开始哭,那个泪啊就滴在竹子上,这个竹子就产生了斑斑点点。

1975年为毛泽东主席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给毛泽东主席读书的时候,主席说过这首诗。他说《七律•答友人》里边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啊。但是现在有的解释和我解释的是不一样的,主席用这一句话来怀念他的初恋情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夫人杨开慧的。

颈联“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这两句是倒装,实际上是“洞庭波涌雪连天,长岛人歌诗动地”,是说洞庭湖掀起了波涛,汹涌澎湃,犹如白雪连天。而长沙人民呢,高歌猛进,诗章动地。这个长岛就是橘子洲,也叫水陆洲。

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主席是化用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里边的句子,意思就是说我凭借上述这些令人振奋的喜悦的情景,就联想到了广阔的区域,希望湖南像早上的太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1964年的1月27日,毛主席跟英译者解释的时候说:“芙蓉国”指的是湖南,这里说的是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指的是荷花。

《七律• 答友人》是一首意境优美、绚丽飘逸、色彩绚丽、情文并茂的好诗,是一首越吟越有味的诗,它是诗人的友情之“曲”,也是诗人的故乡之“梦”。

郭沫若同志曾经高度的评价过这首诗,他说这首七律形象极其壮丽,声调极其和谐,令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它把神话与现实,往事与未来非常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是毛主席的友谊心曲,也是对祖国的一首颂歌。

何谓诗词的意境怎么判定一首诗词意境的高下

“意”探源:①心思、心愿;②情志_人受客观世界感染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活动的结果(喜怒哀乐、爱恨情仇);③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_眼、耳、鼻、舌、身、意;意者,指心理认知或心理感触_触景生情;④认识论认为“意”为第六感,也称灵感、顿悟;⑤哲学上“三维度”:时、空、意(时间、空间、意间);“意间”即心灵空间或灵动空间。

“境”者,境界也。“意境”者,艺术境界。艺术分两大类:文字艺术_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行为艺术_电影、电视、录像、绘画、雕刻、建筑等。这里讨论的是诗词的“艺术意境”;“艺术意境”的前提是“艺术意象”,“艺术意象”者,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者,作者对“艺术形象”(艺术意象)的思想加工与情感升华。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上述杨慎之词为例:其“艺术意象”_长江水、长江浪、青山、夕阳、秋月春风、白发渔樵;其“艺术意境”_借“长江一泻千里之气势、青山、夕阳红”形成“豪迈、阳刚、幽远”之“艺术意境”。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