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周刊:学诚法师——他用短短10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世界华人周刊】:学诚法师——他用短短10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

2016-08-06 16:08阅读:1,274

孟利宁

BTV《天下财经》、山东卫视《投资有理》中“空中加油”“单阳不破”的炒股高手孟利宁

关注

X

导语

这两年中国最火的寺庙,知道在哪儿吗?

对的,北京龙泉寺。

“这是出家人学历最高的学霸寺庙。”

“这是被称为‘清华北大分校’的寺庙。”

“这是史上最强科研实力寺庙,没有之一。”

“这是创作全球首部面人动漫的极客寺庙。”

你也许耳闻过这些传说,但你肯定不会想到——十年前,龙泉寺竟还是 一座荒庙。

用短短十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的那个人,便是学诚法师。

“龙泉寺已成为大陆汉传佛教的中心,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佛教界。”星云法师这样评价。

你知道台湾有个星云,可知道大陆有个学诚?

1966年,学诚法师出生于福建仙游。

那时,他的名字叫傅瑞林。

父亲,是生产队的一名会计。

母亲,则是一名虔诚佛教徒。

祖母,更是一个地道的出家人。

在祖母和母亲影响下,

瑞林小小年纪便种下慧根。

10岁开始茹素,12岁开始诵经。

福建,素来佛教兴盛,寺院林立。

一有空,瑞林便去寺院翻阅典籍。

16岁那年,他从寺院得到一本玄奘大师传记。

如获至宝,彻底读完。

“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果决,让我涕泪四流。”

那天清晨,瑞林毅然决定:

“今生学玄奘,弘法度众生。”

那年,瑞林正上初三,

还剩半学期就要毕业了。

他找到父母:“我想退学出家了。”

父亲先一愣,再使出缓兵计:“拿了毕业证再说。”

瑞林说:“出家人要毕业证书干什么?”

父母坚持了一个月,见儿子态度果决,

只好叹气:“由他去吧!”

瑞林原本打算就在附近小庙出家,

但小庙法师一见瑞林,便觉这孩子善根深厚,

就说:“我带你去找大法师。”

于是,瑞林被带到了福建名寺广化寺。

圆拙老和尚

中国近代有两位有名高僧,

一是弘一大师,一是印光大师。

而圆拙法师是这两位高僧的弟子。

印光大师的特质是老实,

他最有名的话是“老实念佛”;

弘一大师的特质是认真,

做人、作文、弘法,一丝不苟。

圆拙继承了两位大师的特质:老实认真,持戒精严。

如果出家修行能得圆拙法师指点,

“那将是人生多大的幸运啊!”

可他们一到广化寺,才知道圆拙法师不收徒。

圆拙法师

圆拙法师以前收过一个徒弟,

但出家没几年就得癌症死了,

圆拙法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我这个师父没当好,没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他一直把徒弟骨灰背在身上,

一年四季不离身,整整背了四年。

后来,泉州要建弘一法师塔墓,

一位居士说:让您弟子和弘一法师在一起吧!

圆拙法师这才放下了徒弟骨灰。

但从此,他再没收过徒弟:“我没资格。”

决不收徒的圆拙法师看到瑞林时,

眼睛里倏地闪过一丝亮光。

他竟然亲自安排了瑞林的出家剃度,

并把时间定在1983年农历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

安排这一天剃度,可见圆拙法师之深意。

这一天,瑞林在剃度恩师定海长老主持下,

落发为僧,法号学诚。

从此,便依止圆拙法师修学佛法。

一进门,学诚就被泼了一瓢冷水。

“你的任务就是扫地、清厕、倒茶。”

这一干,就是两年。

学诚心里不太舒服,但忍着没说。

干着干着,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干这些事情,就是不停蹲下和弯腰,

这是调伏傲慢、放下自我的最佳方法。”

干着干着,他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每天和茶叶、泥土、屎尿接触,

慢慢觉得美和丑,干净和肮脏,

自我和他人的分别心就消失了。”

想不通的事情,学诚便请教圆老。

一次他问圆老:“出家怎么修行?”

圆老讲了一个故事:

过年时,寺院要分橘子,

库头把橘子分成一堆一堆,

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

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

你存心挑大的,那是贪利;

你存心挑小的,那是贪名。

“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

很多学问、境界都在这里面。”

就这样,学诚跟着圆老潜心修行,

学法悟道,日益精进。

1984年,学诚考入中国佛学院。

学院学风不好,学诚跟圆老写信:

“学院较乱,大家不愿学修,浑浑噩噩过日子,见了伤心,想回广化寺。”

圆老回信说:“别人是别人,你应当虚心学习!”

从此,不管清晨还是晚上,

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

那个或宁静或吵闹的教室里,

总会见到一位身材瘦高的学僧在俯首穷经。

学诚用三年时间持诵了10万遍《大悲咒》。

同学问他:诵这么多遍干嘛?

学诚回答:培养专注。

1988年,本科毕业考试。

学诚以差4分满分的成绩,震惊佛学院。

学诚法师与赵朴初先生

1989年,广化寺方丈毅然法师退居。

退居时,他举荐学诚担任广化寺住持。

有时提出异议:“名寺主持怎能选一个年轻人。”

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鼎力支持:“以前打仗,20几岁的年轻人就当了司令员。”

于是,拍板钉钉。

学诚却吓坏了:“我哪有这份德能。”

几度推辞不掉,他只好“逃之夭夭”。

毅然法师追到福州,才截住了他。

学诚再无法推辞,便回寺做了主持。

于是,中国最年轻的名寺方丈诞生了。

那一年,学诚法师23岁。

释迦牟尼入灭之前,

预言佛教2500年后将迎来末法时代,

“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果不其然。

“僧侣流俗于商业,经卷为尘埃卷裹,危堕之势,似不可免。”

学诚担任住持后,顿想逆势而行。

他精心制定了多条戒律:

不卖门票,不设商业网点,不赶经忏。

不得看电视、报纸、杂志,

每月只发15元生活费,等等。

90年代,门票经济开始风行,

为抵制铜臭味,学诚法师传话:

“有票的不让进,没票的就进来。”

最后,以政府部门妥协告终。

为弘扬戒律,改变寺庙滥传戒、滥收徒、滥挂单等恶习,

1996年,学诚法师联系全国高僧,

在广化寺举办了108天规范传戒法会。

这是建国以来受戒人员最多的一次。

“此举在当代佛教史中意义深远。”星云法师评价。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

“佛教很落后,消极避世,与社会脱节。”

但学诚法师说“其实佛教非常入世”:

自古以来,寺庙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外,

还承担着教化人心、净化人心、慈善救济等

多种社会责任。

“佛教是以出世之心在做入世之事。”

出世,就是修行出离烦恼、解脱烦恼之道。

入世,就是将出世所领悟的道,

用以净化人心和帮助众生解脱烦恼。

“即所谓的‘出世清修,入世度人 ’。”

但一百年来,寺院这个功能日渐退化,

“渐渐沦为一个充满铜臭的烧香叩拜之所。”

学诚法师便想建造一座“崭新寺庙”,

“让大家看看寺庙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龙泉寺

说到龙泉寺,就不能不提蔡群。

1990年代,她经商发迹。

2001年,她偶然来到飞外岭。

当时飞外岭还只是北京郊区一个不知名的山头。

这里有一个始建于辽代的龙泉寺,

数经磨难后,寺院只剩下几间破屋。

屋前有一棵千年银杏和一棵千年古柏。

“树有灵气,我非常喜欢。”

她出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