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言传和身教哪个更重要为什么?言传身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认为言传和身教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言传身教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言传身教是对下一代人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

言传是指传授,告知,教导,说明,提醒,叮嘱,说服等;身教是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等。

人类的知识.经验.道理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可能亲历亲为的把所有的文化以身示范做给下一代看,所以更多的需要言传。身教具有直观样板的作用,能潜移默化的对下一代产生影响,特别是低龄儿童思维能力没有形成,但模仿力很强,所以对低龄儿童来说身教又胜于言教。

因此,教育下一代是言传身教综合在起作用,只是在某一年龄段或对某些个别问题侧重以哪方面为主的问题。

言传身教最重要的是作为上辈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说到做到。比如你告诉孩子不撒谎,老师召开家长会,你却让孩子告诉老师你没在家出远门了;你告诉孩子不许贪玩,要好好学习,可你呢不看书不看报,整天玩麻将;你告诉孩子要孝敬老人要有礼貌,可你呢对父母横眉立目,对老师脏话不断。你这样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只能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

言必信行必果,始终如一,言传身教才能取得好效果。

言传身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吗

言传身教,是一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吗?

言传身教肯定是一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大人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可能大家都看了。一位年轻妈妈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你的腿有好处。“身后,年轻妈妈的儿子摇摇晃晃的端来一盆水,微笑着说:“妈妈,洗脚。“有温度的画面,有温度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这就是言传身教的的最好例子。虽然是一则广告,但他宣传和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孝道,同时,还传达了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这样的信息。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染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同样是电视广告,有一则却是,父亲在墙上乱刻乱画,孩子也学着乱刻乱画,父亲在往地上扔垃圾,孩子也学着往地上扔垃圾,父亲在吐嚼过了的口香糖,孩子也学着吐嚼过了的口香糖。这些行为是不是印证了那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俗语。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是施教者自身做得好,不用下命令,学生也会照着做;但是施教者自身做的不好,你就是下了命令,学生也不会服从。2000多年前的孔圣人,早都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这在告诫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孩子读书,你先要读书,要让孩子车上给别人让位,你先要做到要,票让孩子放下手机,你先要放下手机。自己做不到,要求孩子做到,他会想凭什么这样要求我,你做到了吗?

结束语,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孩子做到的,尽量自己先要做到,否则你的要求苍白无力,孩子即使勉强去做,也是心存抵触情绪。

农村俗语:“槽头买马看母子”是什么意思

槽头买马看母子。这话说得很现实,很形象,很有现实意义,是教人如何识人知物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伯乐相马要有法。马在过去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很重要的,买得好马劣马关系很大,家庭常有马,也有相马术,所以会以马说事,这马也可变换成牛狗什么的也可。俗话也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物会遗传,人也会遗传,娶妻先看其母,嫁夫先看其父是有道理的,想要买到的牛马是不是好的,先看看其母就可知七八分了,看母背影,也可知女几分。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人物的遗传,不仅仅是形体相貌的遗传,还有精神思想性格习惯等也会遗传。还有受环境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先得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影响也很大。买马看母,嫁夫看父是有道理的。

买物看人要知好坏,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并且有法,如要买马,要知优劣,就先拉其母出来看看试试,就可推知许多了。嫁夫娶妻,要辨夫妻好坏,也是先看看其父母就明白许多了。这是经验之谈,智慧总结,很有道理。买牛马不是小事,嫁夫娶妻更不是小事,是大事,粗心马虎不得,要特小心谨慎为上。买马要先看母,娶妻也宜先看娘,看其娘的性格习惯,为人修养等等,就可推知其女好几分了。人的知识经验,可以从直接实践中得来,也可以从间接中得来,买马看母,娶妻看娘就是从间接获得。常有无法直接获取时,就要从间接获取。间接获取往往更容易,更不引起人注意,更真实可信一些。

家长在墙上写了训言,有人说要言传身教,而不是靠背诵!这种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教育模式,有点新鲜。所以,想写一下。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做的不当之处。

积极之处在于通过时时刻刻的提醒,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是问题就在于过多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最终视而不见,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对生活中很多提醒视而不见,这是极大的害处。另外,训言的“训”字,估计没人喜欢,这是批评的感觉。另外背诵的方式更不可取。

有一段孩子在卫生间洗漱后,不收拾就走,我曾经这样做过,在小纸条上写到:亲爱的女儿,今天你洗漱后没有收拾就走了,妈妈已经为你收拾干净,把洗漱用具放回原位。妈妈知道你今天有点着急,相信你也会做好这件小事。孩子回来后,看到了纸条,应该是很惊喜和激动,因为我没有批评她,当时她还发了QQ空间。第二天,她依然没有收拾,我依然写纸条,好好收拾洗漱用具。第三天,孩子开始收拾洗漱用具了,第四天,孩子做得和我一样好了。然后,我再写一张小纸条贴在卫生间镜子上,孩子得到了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就一直做下去。

建议在提醒时这样做:

第一,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你就先给他做榜样,让孩子知道具体做法。

第二,可以用短信、微信、小纸条积极暗示,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就在纸条上鼓励孩子这样做。

第三,每次提示要具体可操作,不要讲大道理。例如,我在纸条上告诉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洗漱用具清洗干净,放到原位,这就是告诉她具体做法。

第四,信息量不要太大,每次提醒就说一件事,或者再小一点,可以是做一件事的一个细节。这样简单易行,孩子才可能做。如果太难太复杂,孩子就不做了。

你的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惯,你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正的?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

何为“言传身教”,你怎么看

何为“言传身教”,你怎么看?

回答: 言传身教是以良好语言和自身示范行为以身作则教育启蒙影响人。因为童年的孩子还没有塑成完整的世界观。我们的祖先留下训示:“言传身教,言教不如身教”也就是说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当你孝敬老人,孩子看见会慢慢潜移默化的在心里打上烙印,孩子会深刻的领悟,这就是身教。冰心说过:儿童在两三岁幼年到童年的时候,他所接受的事物会像冰一样存在心里,长大以后它会慢慢融化。语言教育很重要,教育者的自身影响更重要,人都受环境影响和塑造,成人的世界观和在社会中能否自立,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幼童年的启蒙影响,身教起决定性因素。老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说教不如你亲自做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