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7

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知 耻 者 勇
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是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错了不会大家都想着去改。知耻需勇。承认错误是要有勇气的,何况是改正!能不揭的盖就不揭,能不看的瑕疵就假装看不见,不如乐得偷闲,何必自讨苦吃?人都会这么想。
敢于承认错误,我懂;有错就改,我知;要我改错,对不起,没门——大约人人如此。道理明明白白,大家心里清清楚楚,但做起来并不简单。每个人脸上都有一张皮,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要认错,等于要撕下自己的老脸,很难。不要面子的人虽有,但很少。因此,更多的人愿意隐藏错误,粉饰错误,把缺点捂得严严实实,把瑕脸扮得漂漂亮亮。但越是这样,就越显出知耻者的勇气,知耻者的难能可贵。
知耻者勇,不知耻者怯。要知道揭自己的伤疤是很疼的。当众认错等于将自己赤裸裸地解剖,等于引火烧身,没有十二分的勇气,那敢付诸行动?

从认错者身上可以看出勇气。德国当年对 世界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发动世界大战,杀死600多万犹太人,几乎把地球变成了地狱。这样的错恐怕谁也不敢承担,也承担不起。然而几十年后的战败国,却以无比的勇气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德国总理的下跪,让人们看到这个国家的勇敢和真诚。因为勃朗特的膝盖上,不仅有他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还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与尊严。他这一跪,等于向世界请罪,而这又需要何其大的勇气!
知耻者勇,并非一句妄语,不然,何以美国死死不肯承认发动对伊战争的错误?要不然,何以日本迟迟不能停止美化侵略的行为?——就因为他们不知耻,就因为他们没有勇气!越往自己脸上贴金,越要矢口否认历史,就越显出他们的胆怯和阴谋。欲盖弥彰的结果,大家都能明眼看见,何需多说!
有勇气认错,才有勇气改错,才有可能纠正错误。越军败北,勾践召集国民,当众认错:“寡人无能!”放下面子,敢于认错,才能重新争得信任,才能率民以蕃,重振国威!“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马前”,需要的是大智慧,大勇气!
自省身心之过,不失改善之念,敢于改正错误,扬弃旧我,才不失为一个大勇者!

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行己有耻”的意思行为知道羞耻

“知耻近乎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中庸》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已;

“知耻近乎勇”字面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耻”,就接近于“勇”了
其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儒家的哲学体系中找到入手点。

从我刚才列举的一整段,可以粗略看出:
先修身,然后治人,然后治天下国家。
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所以,“知耻近乎勇”是从修身的角度来说的:
而在儒家思想里面,外在的行为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从这几句话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表达的从外在行为到思想认知层面转换的逻辑。
儒家讲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实际上是强调“行为向思想的转化“。
“利用行为向思想的转化,完成修身养性的过程”。

最后总结:知耻近乎勇,实际上是修炼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耻”,会让人成熟起来。“勇”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
而修炼自己,是治人、治国的前提条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