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官斗”多年,为什么还能管理好英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官斗”多年,为什么还能管理好英国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

这个问题我想需要从两点来回答,一点是撒切尔夫人与女王所谓的“宫斗”,另一点是撒切尔夫人治理下的国家。

首先,来看下两人的基本差异(包括性情,出身,教育等)。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英格兰东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其全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而且热心于地方政治。撒切尔夫人的学业成绩一向优异,乐于参加课外活动,她通过个人的后天努力,一路摸爬滚打、历尽艰辛成为英国首相。

伊丽莎白二世生来就是王室贵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富裕,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性情随和,不失幽默,与一向特立独行,甚至有时候显得比较高冷的“铁娘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这些差异都给日后二人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说“宫斗”其实言过其实,但两人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倒是确有其事。从以下几件事情可以了解一二。

作为首相,每周觐见女王、共同探讨政事是正常流程和规定。但是呢,撒切尔夫人竟提出重新安排每周觐见的时间,甚至有时候因自身原因而爽约。有一次,撒切尔夫人以家庭原因为由直接拒绝了女王的“进餐和下榻”邀请。自此之后,有些细心的民众发现,这两人很少一起露面。

1986年7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文章:《女王对冷漠无情的撒切尔夫人很失望》。此篇文章声称,女王对撒切尔夫人提出的各种经济政策表示担忧,认为她的做法有失偏颇,极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撒切尔夫人可谓相当炸毛啊,她声称女王的做法有违英国的政治惯例,并且表示因此感到压力巨大。但对此“正面交锋”,英国王室很久以后才出面表态,认为报道不实。这起事件之后,撒切尔夫人和女王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但是“宫斗”也只是这样子了,并没有像我国古代的宫廷剧那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了。

再说“铁娘子”治理下的英国。

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控制通胀。当时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并迅速攀升,一度高达21%。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撒切尔夫人主导了大规模的思路转变,她接受从美国开始流行的弗里德曼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放弃“经济大萧条”之后开始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

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鼓励竞争,消弱工会力量。

在“福利国家”的改革方面,撒切尔削减财政开支,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普遍性原则”改为“选择性原则”,将市场竞争引入医疗服务,改革过去完全免费的医疗健康服务,让患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

到了1989年,当撒切尔夫人被一些大臣强硬要求加入汇率机制时,撒切尔夫人对此坚决反对,她与她的财政顾问艾伦·沃尔特斯始终认为,英镑应该能自由浮动,而欧盟会员资格只限制英国经济,这一拒绝被认为是后来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因素之一,但从二十多年后的欧债危机来看,她的决定是有远见的。

英国大众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一直呈两极化,这种现象可以在最近的一个电视台民意调查中反映出来。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撒切尔夫人是少数对20世纪世界舞台起重要影响的女性。


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可加我头条号:交易逻辑,共同探讨!

撒切尔夫人为什么被称为“铁娘子”

无论在哪个国家,女性若活跃政治舞台上,往往会获得比男性更多的瞩目与争议。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依然前行,最终得以在男性占优势的政治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2012年,英国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执导了一部撒切尔夫人的传记影片,命名为《铁娘子:坚骨柔情》,讲述了撒切尔的传奇人生。事实上,铁娘子,这个与撒切尔夫人紧密相关的称号是苏联人用来抨击撒切尔的,但撒切尔本人很喜欢这个称号。渐渐的,便流传开来,人们每每提到撒切尔夫人便会想到铁娘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连任三届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事情,究竟为何被称为“铁娘子”。

《铁娘子》电影中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撒切尔夫人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开始了铁娘子11年的首相生涯。当时的英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早已不再有十九世纪“日不落帝国”的荣耀,经济出现“英国病”,进入滞胀期。撒切尔夫人认为凯恩斯经济学是“英国病”的病根,公共开支太大,尤其是福利开支,导致税收增加。如此一来便影响企业效率,妨碍投资,致使企业生产效率下降。企业经营不善,便致使失业率下降,人民的生活困难。

撒切尔夫人抛弃了二战以后共识政治的理念,主张实行货币主义政策。一方面紧缩货币,削减公共开支,控制通货膨胀;同时推行企业民族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货币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英国病,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经济衰退趋势呈现出一种平稳的状态。但也正因此,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政策引来了政敌与英国人民对她的强烈不满。是她“铁娘子”的强硬态度使得“货币主义政策”贯彻到底。梅杰上台后,成为“撒切尔主义”的守门者,“萧规曹随”。

撒切尔夫人

此外,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马岛战争爆发,她再一次把”铁娘子“精神发挥到极致。马尔维纳斯群岛(Falkland Islands,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东部的南太平洋海域,并没有什么经济和战略价值。英国长期实际控制,阿根廷独立后与英就马岛主权进行多次谈判,双方都不肯让步。1982年4月,阿根廷在加尔铁里的领导下出兵,占领马岛。

撒切尔政府拒绝了美国的调停方案,决定用武力加以收复,英阿之间展开一连串争斗。当年六月,以阿根廷的投降结束了争斗。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大西洋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二战后唯一的一场现代化的海空战争。同时,这场战争也让英国重温了久违的帝国梦。电影《铁娘子》中也重点讲述了这一事件,从人们喜悦的神情中,你可以真切的体会出这一战争对英国人民的鼓舞有多大。另一方面,战争的胜利也是撒切尔夫人能在1983年的大选中续任的重要因素。

马岛战争中的撒切尔夫人

1990年,撒切尔夫人辞去首相一职。1993年辞去所有政务,渐渐淡出人们视野。2013年,“铁娘子“因病去世。终其撒切尔夫人的一生,她以铁娘子的形象,强硬的姿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深入人心。笔者认为支撑撒切尔夫人克服困难、走向权力之路的有两点:一是她“信奉努力工作会对成功给以大量报偿的道德观”,二是对政治及国家的热爱。

如今,“铁娘子”成为在各个领域(尤其指政治经济领域)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的尊称。继撒切尔夫人之后,又有许多女性被称为“铁娘子,如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等。她们和撒切尔夫人一样为自己的事业和国家坚持奋斗,书写了传奇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玛格丽特撒切尔:《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

28年前,撒切尔夫人在休斯敦演讲说了啥,为何说有很多“秘密”

1991年11月的一个下午,当时卸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访问美国休斯顿时进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演讲,演讲时间长达45分钟,而通篇的主题只有一个——“西方如何瓦解苏联”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第49任首相,因手段强硬的保守派作风被誉为“铁娘子”。在她担任首相的11年间积极“联美抗苏”,配合美国里根政府用“星球大战”将苏联拉入军备竞赛,可谓是见证了苏联由20世纪70年代的盛到20世纪80年代的衰。所以在对抗苏联问题上,撒切尔在西方是有相当发言权的。

在1990年的选举失利后,撒切尔被迫下台。不过虽然她下了台,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