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视频素材(有没有几张自己拍摄的好的乡间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没有几张自己拍摄的好的乡间图片

近几年来,一直热衷于拍摄乡间的图片,但比较养眼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受时间和职业的影响,不可能化很多时间专注拍摄,现在翻出几张拙片分享给大家,不喜勿喷。

拍摄这类乡间图片,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如图1、2,同一个地点,不同季节,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气候条件,拍出来完全不一样,有时不差几秒钟,好的云彩就会消失。摄影是光影艺术,把握好光影,是非常重要的。

对乡间的花草我也十分迷恋,看看有些野花外形构造,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花形的大小,结构,颜色搭配是那么的精确,感叹大自然的杰作,造出这些漂亮的小东西,图3、4、5。每当看见这些灵动的花草,都会不失时机地拍下,因为再过一、二天,景色不再有。

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丰收在望的稻子金色灿灿,拍一个稻穗就够了,图7,稻子粒粒饱满,它是对农民辛苦一年的回馈。猕猴桃也丰收了,图8,光线透过叶子把猕猴桃照得非常可爱,拍下留个纪念吧。农闲的时节到了,地里黄色的挖掘机比较醒目,挖机并没闲着,抓紧田间作业,争取来年有个好收成。

我是








乡村教师们,还曾记得那些年走在乡间小路上进村扫盲的许多趣事吗

我来讲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乡村教师爬山涉水、走村串寨给大龄男女青年“扫盲”的一些趣事。供曾经参加过此项工作的老师们参考,也许能勾起你们那些年尘封已久、似曾相识的回忆,参与到此话题厰开心扉的讨论,揭秘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末期,我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村级小学当民办老师。那时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我们白天教书,夜晚进村“扫盲”。

所谓的“扫盲”,就是举办文化识字班,教那些大龄青年识字学习文化知识。那个时候,由于交通闭塞,生活贫困,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每个村寨都有许多人没有进过学校门,尤其是那些拎着菜篮子的村姑和少妇,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上面下达的“扫盲”任务,全部分配到各村学校及教学点老师们身上,白天忙于工作脱不开身,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只有在晚上,扫盲对象利用劳作之隙,夜里才有时间集中学习。

乡村教师大都是本地人,熟悉路况,为了相互照应,一般进村,学校都是安排两个老师结伴同行。我们吃过晚饭,脚穿解放鞋,带上手电筒及学习资料朝目的地上路了。

扫盲之路,艰辛坎坷,那时的农村,交通闭塞,要想到达扫盲对象之地,必须步行几里的山路,道路崎岖羊肠小道,爬山涉水,往往需要个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每次给学员上完课后,返回时间都在夜间的十二点钟以后。去的时候还好,正是夜幕降临劳作的村民回家做饭炊烟袅袅的时候,灯火通明人畜喧哗,人气旺盛。返程之后就不一样了,已经夜深人静,全寨关灯休息,一片漆黑寂静。我们行走在空旷的山间小路上,寒意和恐惧阵阵袭来!

有一次,和我同去“扫盲”的数学老师,一位刚从学校分配下来的师范生,是城乡结合处的人,由于刚到学校任教不久,从来没有走过夜路。那一次,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碰到了有生以来惊魂的一幕!

那时是盛夏的多雨季节。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山寨一片雾霾,这是一场大雨来临的前兆。学员们忙于收拾农活没有集中聚拢,我们推迟了上课时间,等把课程上完之后,大暴雨劈头盖脸的倾泻来了。

由于雨太大,一时走不开,有热情的学员提议,吃夜宵再走!

山民们都热情好客,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最好的菜是酸汤煮面条下酒,都能吃的一饱二醉。盛情难却,昏昏悠悠的干了几碗“土八路”,为的是路上壮胆。

数学老师不胜酒力,一两酒下肚便满面通红,东倒西歪差不多要人扶着走。

借着三分酒意,雨停了我们开始上路。虽然这条小路每个星期都来回走几次,可这次不同,由于大雨刚停,路道非常泥泞,我们借着电筒的灯光,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行走。

当我们行走到一处当地村民叫“老猫岩”的时候,感觉有潜在的危险在威胁着,因为这里森森覆盖,抬头不见天,路边两旁荆棘丛生,毛毛小路布满杂草。正行走间,突然不远处,借着微弱的电筒光线,看见一物在毛毛路的草丛中间,若隐若现横在路中间。我们以为是被大雨过后狂风吹断的树枝,便用手中的木棍试图拨开。

当木棍接触黑色物体的时候,这东西居然会动,而且打个转身,昂着头朝我俩的方面游来。我们大惊失色,酒顿时醒了一大半,原来我们遇上拦路的蛇了。

数学老师从没遇过蛇,被吓得胆颤心惊,束手无策,一个劲往我身后躲。我可不怕,扬起手中的木棍,对准蛇头一阵猛打。由于夜晚光线不好,我猛击几下都没打中要害,受伤的蛇更疯狂了,高高翘起形似锅铲的头,再一次攻击过来,我倒退两步,用电简照在它头上,这一次我看的真切,一棒打过去,不偏不倚击中蛇的“七寸”,它的头顿时蔫拉下去,在地上动弹几下死了。

这条被打死的蛇是条毒蛇,长约八尺,锄头把粗,头似锅铲,本地人叫“烙铁”、“五步蛇”。如果遭此蛇咬伤,走不了几步就会倒地身亡,可见其毒性厉害程度十分罕见。

虽然这次“扫盲”返回途中际遇毒蛇有惊无险,可是,夜间行走还是比较危险的。后来,学校领导得知此事后,把“扫盲”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利用周末时间白天开课,每周两天。

经过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扫盲”工作胜利结束了,我们的学员全部合格毕业,都得了证。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我们教出了一个优秀学员,这个学员是个女的,年轻少妇。从开始的一字不识,到后来的会认、会写、会算、会讲。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和身材的苗条,反应灵活,能歌善舞,接受新生事物特别快。就在“扫盲”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学校由于缺乏一名学前班老师,一合找不到合适人选,我便向校长推荐了她,聘请担任学前班老师。

她美丽大方,敢于大胆尝试,欣然答应,来当学前班老师,由于聪明灵活,学啥会啥,果然不负众望,把学前班的工作做的很好,受到老师们好评!

一个从大字不识一个文盲的人到学前班老师,虽然是聘请,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的“扫盲”工作非常重要,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具有深远意义!

后记: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当时当乡村教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村串寨去“扫盲”的那些惊险历程和趣事时,总感觉人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磨练,才发觉自己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贡献!

有此经历的乡村老师们,还有什么更精彩的故事,欢迎晒一晒!

当你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最想做什么

乡间的小路上,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无奈、辛劳与汗水!

乡间小路承载了,世道的沧桑与变迁。

当我踏上乡间的小路,只希望快步走完,怕勾起那曾经的辛酸与记忆。

现在乡间好了,走的人,可惜少了!

(也许和不少网友,对乡间小路的美好抒怀冲突,但此简述是真实的!各有感受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