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资料 200字?关于长征的资料50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关于“长征”的资料 200字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苦,击溃了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关于长征的资料50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详情如下:

长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关于长征的资料300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各个阶段:

1、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2、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民党军围剿,于9月突围西行五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

3、红二方面军

红2、红6军团长征,同缸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1935年9月,国民党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机动,创建新苏区。

4、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此时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5、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