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怎么出现的,后来到了哪里?古代皇帝为何都如此重视玉玺没有玉玺,会皇位不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传国玉玺是怎么出现的,后来到了哪里

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我们都听过,讲的战国时期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直到60多年后,秦王赢政攻破邯郸,终于得到了几代秦王梦寐以求的和氏璧,赢政称始皇帝时,为彰显自己先无古人的伟大,制作了一系列的国之大器,其中就有这块和氏璧。

图为秦始皇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

当年使用和氏璧为原材料,请咸阳顶级玉工孙寿刻制,丞相李斯书写玺文,制作了一块象征无上权威的玉玺,也是秦始皇发号施令的凭证,15年后秦灭亡,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刘邦,无上权威的象征被刘邦继承下来,并成为了“天命在朕躬”的正宗皇帝,从此这块玉玺成为了天命的象征。

宋徽宗玉玺曾于2004年在广州展出过,现收藏于台湾民间。

得到了这块玉玺就继承了天命,有了改朝换代的权利,于是玉玺逐渐被神化,被人称为“传国玉玺”,在封建社会想称帝必须要获得这块“传国玉玺”,如果没有得到这块宝贝,就算称帝也是个冒牌货,被称为“白板天子”,有关传国玉玺的脉络从秦汉到唐末五代都很清晰,最后在五代十国烽火遍野的兵荒马乱中,传国玉玺消失了。

1738年在江苏宝应县挖出一方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印石,恐为传国玉玺,献给乾隆皇帝,经鉴定此印石材质并非玉石,仅为一方普通的古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大概的流传是,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刘邦,西汉末年由刘盆子传给刘秀,光复汉室,东汉末年玉玺被孙坚由洛阳带出,被袁术所抢,为什么袁术赶自立为皇帝,其中原因就是他得到了传国玉玺,袁术死后,玉玺被败军献给曹操,重归汉室,魏晋时,玉玺一直躺在洛阳皇宫,衣冠南渡时带着玉玺到建康,隋统一全国时玉玺收入皇宫,后归于李唐。

图为乾隆的“八征耄念之宝”青玉玺。

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先后传于后梁、后唐,公元936年石敬瑭仗着契丹撑腰,起兵造反,直捣后唐都城洛阳,末帝李从珂带着族人和玉玺登上洛阳城的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灭亡,传国玉玺从此遗失不知所踪,在基础上建立的后晋、后周均是没有传国玉玺的白板天子,为免尴尬,于是私刻玉玺,从此改朝换代私刻玉玺成了标配,但传国玉玺的传说却没有消失,有时出现在深山密林中,有时出现在庙堂之上,有时出现在大漠草原,有时出现在街边地摊,其实都是人云亦云。

古代皇帝为何都如此重视玉玺没有玉玺,会皇位不保吗

皇位不保倒不至于,这个东西就是一个象征物,而真正决定皇位还是手中的力量。不过,没有这个章子,确实当皇帝有些底气不足。

因为是皇权神授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代表着皇权。

秦朝灭亡时,公子婴脖子上就是系着这个传国玉玺献给刘邦。

王莽篡位时,跑到宫里要这个传国玉玺,太后把这个章子扔到地上,砸破了一个角。王莽找人用金子补了这个角。

后来董卓入京,洛阳大乱,传国玉玺不见了。孙坚杀到洛阳里,一口枯井里发出彩光,从中就找到了传国玉玺,后来这个传国玉玺被袁术敲诈了过去。袁术得到这个之后,就开始想称皇帝了。

可见,这就像一枚魔戒,说实用性,倒未必有多高,但得到之后,可以让人野心膨胀。

那没有传国玉玺,能不能当皇帝呢?

当然也可以的,比如唐朝的李世民,他当皇帝时就没有这个传国玉玺,这个玉玺被隋朝亡后带到了塞外。李世民就当了数年白板皇帝。古代把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称为白板皇帝,这说出去当然不好听。但不至于动摇其根基。后面,隋后归国,把这个玉玺带了回来。李世民总算不是白板皇帝了。

到了唐朝灭亡后的后唐,后唐皇帝李从珂在亡国时,把这个传国玉玺带到楼上自焚,这个传国玉玺就不知下落。后面,有不少人宣称找到了传国玉玺,比如宋明朝时,但基本上那都是假的。

而到了清朝,清朝皇帝算是死心了,他们已经放弃得到传国玉玺的打算。在康熙朝,还有人献了一枚传国玉玺,但乾隆皇帝后面亲自签定是假的。乾隆也表示,这章子并没有什么神圣性,有没有不影响统治,他自己倒是爱刻章子,一共刻了二十多枚,现在全在交泰殿里放着。

亲们去了故宫可以去看一下,那传国玉玺到底还在不在人世呢?

在的,它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静静的等着他的第一任主人。

传国玉玺自秦朝传到了什么时候,有怎样的历史哪个大一统朝代没用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作的一枚皇帝玉玺,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至于玉玺的材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用秦灭赵国后所得和氏璧所制;二是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

从此此枚皇帝玉玺就被称为传国玉玺、传国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如果哪位皇帝没有此枚传国玉玺,则被讥为“白版皇帝”,难免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因此传国玉玺成为为历代皇帝梦寐以求的宝物。

下面小书生来整理一番此枚传国玉玺的传承,请各位看官捧场。

秦始皇为传国玉玺的第一任主人。据说秦始皇有次外出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结果风平浪静,玉玺由此失落。直到八年后,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失而复得。

沛公刘邦进入关中后,传国玉玺被秦王子婴献给刘邦。后来楚汉争霸,刘邦建立大汉帝国,从此玉玺成为汉朝传国玉玺,又称汉传玉玺。

王莽篡汉后,玉玺归王莽所有。因当时孺子刘婴年幼,玉玺由王太后保管,王莽就向姑姑王太后索要时,被王太后怒而率在地上,玉玺被崩坏了一角,王莽就命人在缺角上以黄金补之。

王莽兵败被杀后,传国玉玺被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所杀,传国玉玺主人再次变成新立皇帝刘盆子。

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献给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入宫诛杀宦官,张让、段珪携少帝刘辩出逃,玉玺失踪。

董卓进京,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率先进入洛阳,得到传国玉玺。

袁术作为孙坚上司,最后扣押孙坚老婆吴氏,从吴氏处得到传国玉玺。

袁术称帝后不久败亡,传国玉玺被当时荆州刺史徐璆带到许昌,献给曹操,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曹丕篡汉称帝,传国玉玺归曹魏政权。曹丕并命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传国玉玺又归晋国所有。

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后赵石勒灭前赵,传国玉玺归后赵所有。石勒并命人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冉闵趁后赵政局混乱之时杀死后赵皇帝石鉴,建立冉魏政权,传国玉玺又归冉魏所有。

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

隋一统华夏,传国玉玺归隋朝所有。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传国玉玺被萧后记隋炀帝孙杨政道带入漠北突厥。

唐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命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将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从突厥处迎回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后晋石敬瑭联合辽国军队进攻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此后历朝历代皇帝都对传国玉玺梦寐以求,然始终不知所踪。据说直到宋哲宗时,有农夫进献玉玺,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