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却宁愿重用黄忠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却宁愿重用黄忠

三国演义,赵云,五虎上将其中之一,两次为刘备舍命,

功绩于关羽张飞并论,跟随刘备立下赫赫战功,两次救主,

刘备摔孩子,指的就是赵云,为什么不被重用,简单做一概括,

这并非刘备忘恩负义,因刘备擅长用人,知道每个大将的个性,

虽然子龙武功超群,但一板一眼,做事不会变通,太过正直,不是办事的材料,

虽然他任劳任怨,比较忠诚,这方面有些欠缺,

另,他不是刘备亲信,也没和刘备结义,有些事情一般有关羽张飞,

轮不到他是很正常的事,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刘备在临终前在三嘱托,让赵云好好辅助阿斗,这说明很信任赵云,

这就是赵云不被重用的简化概括,不周谅解,及补充。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说赵云不可重用,刘备真的是一时兴起吗

题主所问甚是荒语逼得我们不得不答!!00①,虽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赵云黄忠等辈被称为强挚壮猛并作爪牙,鹰犬而已…”但此语不可信之!为什么?因陈寿原为蜀人,随后主降魏后,在司马氏手下为生,他写《三国志》必以曹魏为正统,若真实的赞颂孔明,赵云等。司马氏能允许其出版吗?由此可知,在二十四史中,由于陈寿难以做到大公无私,故史书《三国志》与他史有所不同!未可全信。00②,长坂坡一战赵云怀揣阿斗,血染征袍直透重围,救出后主,天下皆知!刘备夷陵之败被吴军追杀甚急,逢赵云前来救驾,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救出刘备直奔白帝城!第85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中,刘备见马谡在旁,令其退下。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刘备何时说赵云不可重用?题主不可张冠李戴!宜重读原著修正不实之说以正视听!向者,确有黑孔明,姜维,赵云者,但望题主不可随波逐流!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乃千古名句,后人宜以此为鉴!!!

刘备在离世之前为什么说赵云不能重用,真的只是表面兄弟

古诗中提到:“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这首古诗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后人对于赵子龙的印象,古诗中提到赵子龙是一个不缺乏勇气的大将军。他浑身是胆,出入战场也丝毫不怕别人的威胁,但是这个人却并不是糙汉子。后人会觉得赵云心思也很细腻,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仁有义,但为何刘备在临终前,会嘱咐诸葛亮说,不要重用赵云呢?

而历史学家对于赵云的评价其实也很高。首先会说,赵子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蜀国大将军,然后紧接着就会描写赵子龙是一个美男子,说赵子龙身高八尺,长相非常俊俏。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要问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到底是谁。很多人都可能都会想到赵子龙,而赵子龙为什么能够和完美这两个字挂钩,首先是长得比较俊俏,第二是有胆有识,有忠心有仁义的特点。

而且赵云身上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优势,那就是大家都觉得赵子龙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好将军。举个例子来说,赵子龙曾经在平定益州之后,就赶紧去面见了刘备。刘备也觉得赵云是一个有功之臣,于是就对他非常客气。可是赵云却说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说,汉朝时期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霍去病,他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

在为民请命之后,霍去病每一次在战场上下来时,都会将田宅归还给百姓。赵子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刘备啊,现在大家已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那么首先就应该要拉拢民心。这时候该怎么做呢?应该像霍去病那样把田宅归属权放手还给百姓们。

这件事情让赵云的名气大增,当然也让当权者刘备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一方面刘备有政治抱负,需要扩充,手里必须得有钱。如果把良田美宅归还给了百姓,那么刘备该怎么做呢?所以刘备会在赵子龙这项建议面前,显得里外不是人。可是赵子龙一心只为百姓们考虑,没想到这一层面,可能也不是很愿意想这些,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赵云虽忠义,但他并不能为以重用,因为他太过死板和顽固,不懂变通。

赵子龙在劝诫完刘备之后,大家又在聚在一起去商量,说到底要不要去讨伐东吴呢?毕竟公元221年之后,关羽和张飞都已经相继被害了,蜀国国内能够支撑起大业的,并没有多少人了。而赵子龙这时候就说,现在大家最首要的敌人并不是东吴,而是曹魏。

也就是劝谏刘备,不要因为关羽和张飞之死,将祸水东引,牵扯到东吴这方面来。所以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可见赵子龙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将军,将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发挥到了最高点。于是也从这些表现当中,赵云也就成了后人心里的三国完美人物。

公元229年,赵云因病去世。赵云除了是完美人物之外,他还是一位蜀国的常胜将军。不论怎么看,赵云好像都是一位难能可贵的优秀人才。如果按照千里马和伯乐的逻辑思维来看的话,像赵云这样的优秀人才,刘备不可能不会重用的。但是刘备却在临终之前,再三嘱咐诸葛亮,说千万不要重用赵云。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刘备发现了赵云身上有一个大秘密,刘备觉得赵子龙这个人太过于仁义了,可以交朋友,但是绝对不能成大事。现在也有很多人说,老实人是可以重用的人,但是却不可以成大事的人。所以一般老实人也许会收获大家的喜爱,名声也很好听,但是真正能够成大事的老板,都会有一些计策。

也就是说不会那么轴,不会把仁义发挥到最顶峰,会合理的运用计谋和仁义,在二者之间取到一个标准值。而赵云在刘备的眼里,就是太过于仁义的一个好儿郎了,所以不适合做大事。可以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公元119年,赵云当时受长山郡推举,投奔到了公孙瓒的旗下。这时候公孙瓒就问了赵云一个问题,说现在天下人全部都想归顺于袁绍,为什么你不愿意去归宿袁绍呢?

然后赵云就回答说,现在天下的政治局面实在是太过于混乱了,各个政权都已经相继涌现了出来。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君主到底哪一个才是能够为民请命的明君。所以我赵云要么就不追随君主,要么就追随一个可以实行仁政的地方。所以我就跳过了袁绍来投奔你公孙瓒。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赵子龙时常就将自己的仁义政治期望挂在嘴边,并且也希望在那个乱世年间,能够找到和自己政治期望不谋而合的君主。

公元202年,这是建安七年,赵云选择跟随刘备。而在跟随刘备之后的第1件事情,赵云就在战斗中活捉了夏侯兰。赵云这时候的身份非常尴尬,一方面赵子龙在跟随了刘备之后,夏侯兰就是刘备的敌人,所以活捉了夏侯兰,是赵云的工作之需。但是夏侯兰和赵云不仅是同乡,而且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小伙伴。

所以这时候赵云到底该怎么办,就显得很纠结。于是赵云就跑到刘备那边去说,即便夏侯兰是我们的敌人,但却可以重用。于是就再三请求刘备,不要处死夏侯兰,不要把夏侯兰当敌人去看待。经过赵云的再三苦求之后,刘备这才免了夏侯兰一死。

那么赵云是一个毫无脑子的仁义之臣吗?其实也不是、赵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论自己的官职有多大,他不会任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说夏侯兰,是赵云救下来的一位老乡,两个人自小关系就很好。但是赵云在救了夏侯兰回来之后,绝对不会再继续将其提拔到自己的左右手位置上。所以也刘备很欣赏赵云身上的仁义性格,同时也能够肯定赵云的一些做事方法。但是仔细想想,刘备还是觉得赵云太过于善良。经常将仁义放在嘴边上,终究会出大错,不适合干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