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阅世一岁除;求下联?太湖茶百问之1:“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出自哪位名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阅人阅世一岁除;求下联

赏花赏园满园春


(载图,抱歉了)

太湖茶百问之1:“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出自哪位名家

这是赵朴初居士题写。容易误解太湖茶:太湖碧螺春是太湖茶,太湖县境的茶亦谓太湖茶。所以必须了解朴老题诗背景。

1986年朴老题诗如下:

题天华谷尖茶

深情细味故乡茶,

莫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宇治,

清芬独赏我天华。

1989年6月又赋:

相逢白首老娃娃,

前进终输历史车。

阅世但当开口笑,

举杯相劝太湖茶。

以上均为太湖县茶来诗往之美事。所以这里太湖茶为太湖县产的茶,而不是指太湖碧螺春。

对于“阅世少而性清灵”这句话怎么看,是该赞同还是不赞同

对“阅世少而性清灵”应当以辩证法来客观的分析。

一个人呱呱落地时,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取决于父母教了什么,他看到和听到了什么,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性情性格的重要因素。

人生阅历确实会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坚定程度,刘禹锡《陋室铭》里有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与仰慕,事实上这样的人也非常多,要么隐居,如颜回、陶渊明、竹林七贤;要么不忘初心,坚持出发的道路,如于谦、林则徐、辛弃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坚持内心选择的一个真实表示。

尤其是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能做到“性清灵”更是难能可贵,有两个人物应该具是“性清灵”的代表性,一个是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心里只有对武功的痴迷与爱好,永远都是一颗童心;一个是著名的画家黄永玉,经历风霜近百年,仍童心未泯、热爱生活。

但在现实生活中,“性清灵”常被认为是“不谙世事”或者“书呆子”而被人轻视或嘲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