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养老信息化 > 民族遗珍续文
民族遗珍续文

 

2023/7/6 19:43:40 ('互联网')

广西部分少数民族古籍

欧薇薇(中)在村寨搜集整理民族古籍。 (本文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民族文化60年 民族古籍篇

本报记者 林雪娜

60年前,它们散落民间,或受损或遗失;60年后,它们如珠串联,被珍视和保护。它们记载着一个个民族的历史起源、生产生活、民俗礼仪,蕴涵了一个个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神理念。它们,就是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古籍。

在广西历史长河中,各个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古籍。这些民族古籍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散落民间,缺乏良好的保护。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区开始对民族古籍进行普查、搜集、整理,这些民族遗珍才得以为世人所知,为专家学者提供丰厚的研究资料,延续着各少数民族生生不息的文脉……

一 遍访乡间寻抄本

虽然已经退休,欧薇薇却还常出现在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的工作间。在今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由她参与主编的壮族古籍整理成果《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获得提名奖。继壮族鸡卜经之后,她又投入壮族师公经书的整理研究。

“我们的少数民族古籍,有太多值得研究,感觉排都排不过来。”从事多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的欧薇薇对我区少数民族古籍如数家珍:“我们的少数民族古籍主要有民族经书、民间唱本、历史文书、碑刻铭文等,尤以民间手抄经书、唱本居多,多为清朝到民国年间的抄本。”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存在档的少数民族古籍有近万册,80%藏于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此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也收藏有一部分,其余则散藏于民间收藏者和传承人手中。

“可以说,没有民族区域自治,便没有今天民族古籍的成果。”欧薇薇感慨道。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古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重视。1958年,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识别、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搜集工作在我区展开,少数民族古籍归于其中。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得到重视。1986年,广西成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自此有了专业的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队伍。

“当时的民族古籍数量大、分布广,深藏于各少数民族村寨中,搜集整理难度很大。”欧薇薇忆起前辈下乡搜集古籍的状况时大发感慨。20世纪末、21世纪初,广西民族古籍抢救工作在全区铺开,专家们深入村寨调研时发现,不少村民藏“宝”不知,有的将古籍乱扔桌上,或搁在灶台竹篮里,或弃于床底、房屋角落等地,稍微好些的放置在柜子、抽屉里……简陋的藏书条件,致使古籍出现残损、虫蛀等不同程度损毁,加上村民习惯抄新本弃旧本,有的随传承人离世而消逝,抢救保护工作着实不易。

有一回,听说毛南族珍贵古籍肥套所用的还愿书尚有遗存,欧薇薇和同事连忙赶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沿着山路进村屯,挨家挨户打听。在一个老乡家,得知邻村的毛南族肥套传承人尚在,他们赶紧驱车前往。谁知进村山路崎岖,半路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前方道路塌方过不去,他们无奈返回乡里。

“等到第二次再去时,肥套老人却已溘然长逝……”那一次经历给欧薇薇触动很大:“许多民族古籍与传承人一样,再不抢救就没有了。”

专家们就这样一个村寨到一个村寨,下乡一次便是十天半个月,常常居无定所、餐不正常。有时为了方便,提个大暖壶,带上方便面,便风雨无阻出发了。

一代代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足迹遍布乡间,才使得今天散落的遗珍如珠串联。

二 油墨纸间有乾坤

泛黄的纸张、古旧的封面、软笔手书的字迹……在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的库房里,8000多册民族古籍不够位置存放,不得不一摞摞放在办公桌上等待整理。

欧薇薇告诉记者,国家重要文化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状况的普查,是推动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工作的抓手,我区主要负责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等民族古籍的普查整理编目工作,苗族、侗族等民族古籍的普查编目则配合相关省份进行。

2006年国家启动古籍保护工程以来,广西共有21部少数民族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壮族古籍18部、毛南族古籍3部,多为民间手抄歌书、经书。

收藏完好的清光绪七年(1881年)古抄本《麽破塘》,便是首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壮族古籍之一。壮族古籍也是为数最多的我区现存少数民族古籍。翻开这本珍贵的古籍,只见陈旧的土沙纸抄本上用古壮字记载了壮族始祖布洛陀造天造地等内容。有的以问答形式风趣告诉人们:谁造了天,谁造了地,在哪里造了天地……“从前没有犁,要山石锄地……”古籍中,既有波澜壮阔的“开天辟地,创造万物”,也有和声细语、推心置腹的伦理道德教育,堪称一部五彩斑斓的壮族历史篇章。

一部蓝灰色布料封面的毛南族古籍,在入选名录的抄本装帧中显得尤为雅致。这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毛南族山歌》写本,为毛南族民间歌书抄本,是毛南族具有代表性的古籍之一。里边用毛南土俗字记述了毛南族男女青年的爱情和生产、生活场景。

瑶族古籍数量仅次于壮族古籍,多记载瑶族在历史上的多次迁徙及分支繁衍等情况。瑶族文书《评皇券牒》,又被称作《过山榜》,以图文并茂形式记载了瑶族历史、民族迁徙等历程,是瑶族民间流传和珍藏的典籍。

仫佬族依饭经书、京族喃字文化……一本本泛黄的古朴而珍贵的民族古籍,凝聚着一个个民族创造的文化精粹和智慧结晶。安静的书库里,储蓄着光芒。

三 古为今用价无双

“你看这个鸡卜经多么神奇有趣!”欧薇薇翻开壮族古籍中的鸡卜经,书中几根鸡架骨“凹”出的各式造型令人惊讶。充满智慧的先人能从精巧的鸡骨几何图形中换算出《易经》般的卦象,悟出天人合一、天地轮回等哲学道理。

“我们的研究远远不够,许多民族古籍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欧薇薇回忆起我区最早被发现的壮族麽经手抄本。那是20世纪80年代,调研组在田阳县村寨首次发现一本有300多年历史的布洛陀古壮字抄本,当时当地人甚至把它当作“封建迷信”。后来,在红水河和右江流域发现了30多部类似手抄本,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民国年间的各类版本都有。专家们找熟悉古壮字的人着手翻译后,惊叹这简直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史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民间凡事,为了解壮族历史、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1991年,根据民间布洛陀抄本整理而成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出版,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壮族规模宏大、内容深邃的创世史诗,为壮学研究增添了基石。之后,壮族重大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出版,引起学术界热烈反响,为学术界“田阳敢壮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人文始祖布洛陀故里,是布洛陀文化发祥地”的观点提供了文献资料,促成了布洛陀文化的深入开发。

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古籍在搜集整理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民族文化和地方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储备。然而,欧薇薇认为:“我们在实用价值研究方面仍有待突破。”在她看来,民族古籍不仅是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文化产业寻求突破、打造亮点品牌的重要依托。一些地方在民族歌谣文化等开发中从古籍成果汲取了营养,但如何系统将民族古籍中的精神文化素养转化为民族自信与创造力,融入当下旅游业、医药业的发展中,仍需深入研究和透析民族古籍内涵。

在民族古籍的相关记载中,单壮药就达2000多种,民间诊疗法验方达300多种,为民族医药开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些蕴含在民族古籍中的乡规民约及自然生态观念,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又将起到多大的历史遵循和借鉴……

“民族古籍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审美等,值得精益求精地深入研究。成百上千的民族古籍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更多研究者进一步深化研究发掘。”欧薇薇面对民族古籍,深有感触。

眼前这些在人类繁衍生息历程中诞生的宝藏,正等待着今人破译密码,使古老文明焕发永恒生机,在新时代释放文化光芒。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