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谢邀请。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领导900戍卒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后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起义军乘胜攻下陈县,并在陈建立了农民政权,自立为王。陈曾经是战国后期楚国的都城。陈胜吴广就是借被秦二世胡亥害死的公子扶苏以及受到楚国人尊敬的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起义的。因此建立的政权以“张楚”为号。

张楚政权建立后,陈胜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派武臣、张耳、周市等攻取赵、魏旧地。吴广攻荥阳不下,陈胜又任周文为大将军,率主力继续西进,准备夺取咸阳。周文大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争先恐后参加起义军,队伍不断扩大,抵达函谷关时,已有战士几十万人,战车上千辆。九月,周文进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矛头直指咸阳,京师震动。

周文率主力攻到戏后,秦二世大惊,下令赦免修建骊山陵墓的几十万刑徒,编成军队,令秦将章邯率领进行反攻。陈胜要求各地起义军将领发兵入关,合力击秦。但是,随着反秦斗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派往各地的将领不听陈胜节制。他们乘机据地为王,甚至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如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胜命他率兵入关支援周文,他却抗命不遵,而派韩广攻略燕地。韩广在燕地就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王。周市至魏地,立魏国旧贵族宁陵君咎为魏王……缺乏战斗经验的周文主力军,在暂时强大的敌人面前,孤军深入,得不到有效支援,接连受挫。经过两三个月的苦战,最后周文在渑池一役兵败自杀。这时,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严重不合,大敌当前,竟假借陈胜命令擅杀吴广。起义军内部发生混乱,在敌军夹攻下失利。公元前209年十二月,章邯乘势攻陈,陈胜亲自率军迎战,失利后退到下城父(今安徽境内)被叛变的车夫庄贾杀害。陈胜的不幸遇害,使起义军丧失了自己的领袖,这是一个巨大损失。陈县失守。

对于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大史学家司马迁和卓越的思想家毛泽东都曾做过总结。大致如下:一、起义领袖在胜利面前,冲昏了头脑,贪图享受,脱离群众;在军事上只注重进攻,忽略了防御;在用人上,只信任身边的少数近臣,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严重影响了领导核心的团结,导致内部分裂,争权夺利,甚至互相残杀。二、对混入起义队伍的六国旧贵族缺乏应有的戒备和防范措施。三、对革命队伍中的叛徒和分裂势力缺乏应有的警惕,以至发生了陈胜被叛徒杀害的严重事件。起义军一旦失去自己的领袖,就失去了号召力,造成军心动摇,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最后走向失败。

事实说明,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的一面,但是小农经济地位又决定了其具有狭隘、自私、分散、保守、落后的一面,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结局大致如此。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是他们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思想,“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概,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正如司马迁所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陈胜吴广功不可没。

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要打着项燕、扶苏的名号

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不仅打着扶苏的旗号,而还还打着项燕的旗号。

为什么陈胜、吴广既要打着扶苏的旗号反秦,又要打着项燕的旗号反秦?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以刚毅勇武、敢于直谏、体恤百姓而闻名,扶苏在秦国朝野及民间有很高的威望。秦始后在沙丘病死后,赵高与李斯、胡亥一起矫诏立胡亥为皇帝,并赐死扶苏,扶苏于是自杀身亡。

项燕是楚国的上将军,项羽的祖父,项家世世代代均在楚国为将,秦灭楚国前,就是项燕率领楚军抵抗秦军的,项燕后来败在秦将王翦手下,被杀,随后不久,楚国也灭亡。因为项家世代为楚将 ,且在维护楚国的最后战争中战死,很受楚国百姓怀念。

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因为被逼上绝路,误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但凡有条活路,估计陈胜吴广也不敢反,因为秦国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这个时候离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仅仅才过去12年而已,陈胜吴广既然要选择,仅凭900个人,无论如何都是送死,那怎么办呢?

陈胜吴广于是就想办法,既然一定要选择造反,那么能不能想办法获得大部分百姓的支持呢,陈胜吴广本来就出自穷苦百姓,他们知道百姓拥戴谁,反对谁,所以就推出扶苏和项燕两人作为他们反秦的旗号。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打着扶苏的旗号是为了争取秦国的百姓支持,打着项燕的旗号是为了争取楚国的百姓支持。

打着这两个人的旗号反秦,就是为了争取这两个人背后的两股势力的支持。

陈胜吴广是楚国人,在楚地起义,很明显必须要争取楚国百姓的支持,这个很好理解。

但打着扶苏的旗号,就说明陈胜吴广这次的起义是志在天下的,如果要反秦,统一天下,还必须争取秦国百姓的支持,陈胜的鸿鹄之志,就是统一天下。

陈胜吴广起义后,全国各地如星星之火的起义渐成燎原之势,但反秦的全是原来六国的百姓和贵族在反,而秦国的百姓,基本上是没有参与反秦的,陈胜吴广作为首次反秦的义军,打着扶苏的旗号是高明和正确的。

文言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失期,法皆斩。

民众认可法律,被斩就属于服刑,没啥不满的;

民众不认可法律,又按律当斩,肯定不满现状。

左右是死,算逑,干吧!

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高明之处

能抓住有利时机,“失期,法皆斩”,能准确分析形势,借助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号,使用篝火狐鸣,鱼腹字条的方法,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

扩展知识;《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六国贵族阶层的认可和支持。加上农民阶层固有的自私自利、小富即安、眼光短浅等在其取得起义初步胜利后被无限放大,注定是要失败的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胜称王,可为何吴广却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

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其中,陈胜和吴广是并列的。但是,在实际的起义过程中,陈胜、吴广所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