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职业规划(财务或者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应该做怎样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财务或者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应该做怎样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本人财会专业,CPA,工作九年,谈谈我的体会。

一、会计按照去处一般分三个大类。

(一)企业

如果可以,建议去较大的企业。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比较规范,风险比小企业低一点。

做财务的,基本上都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而财务规范性同单位一把手的理念、公司价值导向息息相关。

大企业人才素质较高、接受的监督也比较多,一般会更注意财经纪律和制度。而在野蛮生长的小企业,往往会出现一些令财务人员匪夷所思的神操作。

二是经济业务活动丰富,对会计实操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大公司业务多、岗位健全,你有机会接触从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内控、投融资等多岗位,甚至还有可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业务活动。这对财务人员跳出固有框框、扩展视野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小企业会计人员则很可能就等同后勤打杂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略逊一筹。

除了大企业,工业企业、上市公司、金融公司这几种细分类别的企业也不错。

工业企业,其成本核算是各行各业中最复杂的,胜任了这类财务工作,其他行业的会计对你来说轻而易举。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财务人员在人才市场中非常吃香。而金融公司这类背景,在你日后职业生涯发展中,能为你融资知识、人脉起到一定帮助。

(二)事务所

如果不确定去什么行业的话,可以先入职事务所,观察几年再进行行业选择。

事务所工作压力大,但薪资基本是按劳分配,适合没有组建家庭、精力旺盛、敢想敢闯的年轻人。

建议在事务所呆上至少三年。三年没离开,证明你的审计水平基本上能够达到一个被认可的程度、抗压能力也强。有位朋友在普华永道呆5年,跳槽后直接做公司财务总监,免去了在公司摩擦升迁的部分。

当然,如果能在事务所待十年以上,成为合伙人,那收益更是可观。

(三)体制内

体制内的财务也很辛苦,但相较于企业和事务所的,已经算是压力小、挑战低了。

不过弊端也很明显,上升通道极其狭窄,薪资也不算高。体制内财务处长跟市场上财务总监比起来,薪水差远了。

二、考证方面

一入会计深似海,从此考证不停歇。

会计对证书的要求比较高,很多晋升要求你拥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

另一方面,或许你刚开始单凭学历、背景没有办法进入大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但随着证书的考取,你还是有机会获得入场券的。

因此,建议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好好规划自己的考证之路。

可以在刚毕业的1到4年内把注会证书给考下。然后工作四年期满,就可以去考会计中级职称。

这两个证书是目前市场中含金量最大的两本。至于其他的管理会计、高级会计师等等,试精力、机遇再拿下吧。




财务行业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财务的职业规划特别重要,否则真的很难有质的飞跃。

我的个人经历大体应征了这一点,我大体说一下我的学习经历,自考专科、自考本科,MBA研究生,由于非统招一直都是我投简历的诟病,可能有了研究生能好了一些,但是实际上心里还是很没有自信的。

再说说我的证书经历,大学毕业过了注会专业阶段,注会综合考了2年,12年拿到初级会计师,13年拿到注会,16年拿到中级会计师,19年拿到MBA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20年考过税务师,2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通过,22年准备评审。

工作经历,大学毕业我就去了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再国内前20大事务所呆了3家,先后干了5年的审计,做过国企央企业务、IPO业务、上市公司收购业务,参与过国企年度决算、预算会审工作,然后去了向往中的投行,但是由于非一线城市,机构业务很少,干了一年多,趁机去了企业。我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合并报表这一块,并负责日常的稽核。由于工作地点较远,通勤时间太长,干了2年到了一家拟上市的新三板公司负责财务合规及上市筹划方面。干了3年左右,上市是漫长却需要长期出差,有个机会看到国企招聘,就到了现在的国企工作,负责财务和审计方面的工作。

对于事务所转财务可以参照我的路线去发展,财务前期升到财务主管就基本到头了,对于稍微大点的企业,财务经理岗位基本从内部培养的可能性不大,都是想从外面招聘能力好,专业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对于财务来说,提升自身素质至关重要,考证是必备的,尤其注会,如果想在财务行业发展,必须拿下。高级会计师,在国企,央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直接与你的工资挂钩的。所以财务的规划分为两条线,一方面考证,另一方面就是自我能力的提升。

自我能力的提升就是实操的能力,你要能顶起来,不是你做财务经理,你连日常的工作都不会,这是不可以的,你要日常的工作都了如指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将所学的东西能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尤其进入管理层,领导随时抛出一个与业务相关的财务问题,你要迅速给出一个合理化的方案,这就需要你的需要质的飞跃的能力。

财务到了一定时候都会有个瓶颈期,突破这个阶段,就是财务总监级别,但是突破不了只能在财务经理这一块,多关注我,分享我的财务税务审计小知识,也会分享我的工作经历。

财会生职业规划,如何快速走上职业巅峰

对于现在从事财会行业的人员来说,在未来,财务人最值钱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是财务分析的能力。

你听到这里是不是在说我,不就财务分析嘛,我每个月都在做啊,有多难嘛,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不管做成啥样,老板也不看,屁用没有。

我说的财务分析,不是你每个月在做的,单纯将这个指标,那个指标经过复杂计算出来的一堆让老板看不懂的财务分析,是指的能够揭示财务业绩表现背后原因,能够分析公司的驱动因素,为绩效改进提出指导意见,为公司决策提供洞见的财务分析。

现在你是不是开始有那么一点点认同了呢?

财务分析为谁做?

标准教材上写的有投资人、债权人、监管机构,这些外部的是必须的,但是这些人,不是我们老板啊,无法决定我们加不加薪、升不升职,不在我所说的财务分析之列,对财务个人而言,最有价值的分析,是能为公司的大BOSS,或者说是高管做的财务分析。

怎么样才能具有财务分析的能力呢?

管理会计,又称“分析报告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为此,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也就是说,掌握管理会计技能,就具备了财务分析能力。

管理会计有较高的商业洞察力和前瞻性,是企业价值挖掘的引领者,经营业绩的评价者和战略决策的支持者,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逐渐向分析型、顾问型、决策型的财务人员转变,成为一个整体思维者。因此,未来企业发展中对这类人才的需要会越来越大。

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与CICPA、CFA并称世界财经领域“三大黄金证书”;是目前全球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内权威、顶级的专业资格认证,目前有140个国家认可;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黄金认证,也是世界500强级别央企、外企的宠儿!专注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以“财务支持战略决策,战略融于财务管理”为理念,帮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培养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创造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可以保证财务人员在无人时代不被淘汰。


财会职场三部曲:

CMA对各阶层财务人的价值

在就业压力日益提升的今天,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就拿会计行业来说,CMA证书“修行”,很大程度上能助力财会者进入Manger岗位,也吸引了不少人报考。很多人会问,CMA有用吗?小夏就简单分析一下CMA对各阶层财务人的价值。

CMA自带一个人脉圈子

初入职场的财务人

初入职场的财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把专业业务抓透,还需要拓展自己的人脉。小夏认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