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什么意思

“听其言,观其行”的下一句是“于予与改是”。

听人说,还要看人如何做。指了解一 个人更多的是要看他的实际作为。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认识人的原则,就是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俗话讲,“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人的认识,如果仅仅知道人的音容笑貌、仪表言谈并不难,困难的在于去全面认识其素养、道德品质。外在的言语与内在的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要观察一个人必须从观察其行为入手。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该如何理解你怎么看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评述】

道是什么?道德是什么?良知是什么?这都是同一个问题。

其实所谓的道,儒家认为道就是良知与行动的合二为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似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其里面的涵义与力量却很少人能真的明白。如果能明白,做大事不在话下。因为这道是可以一以贯之,是可以举一反三。正如王阳明说的:“千事万事只是良知这一事”。也由此可见,良知这一件事情,也是可以变成千事万事的。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是的。

就说企业的制度吧!大家都知道企业制度有上下班时间,有绩效考核,有成本控制等等。但是这些制度是凭空出来的吗?

不是!这些制度坦白说只是为了考核勤奋。勤奋是什么?是品德。大家想想看,企业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如何证明这个人勤奋。可见,在说上下班时间时(行)已经包含道德了。王阳明:“知中已有行在,行中已有知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换成白话来说:所谓的行已经有良知在,所谓的知也已经有行在。

所以,看人做事,一定要以道,一定要以知行是否合一、心物是否一体来断定事物。只有如此,才能辨是非,才能做正确的决策,正确的事,不然就会错勘贤愚。就拿文中的宰予来说,如果只听其言,真的很难看清楚这个人。因为这个能说会道。但是如果以道来看,以知行合一来看,你就会看清楚这个人。孔子:“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说的就是道,说的就是“知行合一”。

了解了道,再来看看道德德的运用。现在社会充斥着道德无用论,坦白说不是道德没有用,而是我们不懂的把道德转化成行动。就如食品企业,安全健康绿色(良知),绝对是永恒的主题。但怎么做到?这是需要大家想的?谁能想的出来,谁就赢得市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良知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而行动让我们实现心中的良知。按照这个做,也就是以道(道德、良知、战略)行之了。

“听其言,观其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听其言,观其行”的下一句是“于予与改是”。

“听其言,观其行”的意思是: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于予与改是”的意思是: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如何理解,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慎言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该说话时点到为止,做一个有可为有可不为的人,任何事如果做过头了,别人你记住了,言多必失,行多必患。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学会自我解脱,因为这样才能自我超越;学会一个人静静思考,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清醒、明白;学会用心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学会放下,因为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开始;学会感恩,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我们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