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说对后世诗歌有什么影响?含“骨”字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说对后世诗歌有什么影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老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登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为叶县尉,秘书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任國子监教授,政治主张与苏轼相接近,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改官,知吉洲太和县,曾游三祖山山谷寺,因取寺名为号,自号山谷。

黄庭坚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是江西诗派的领袖,虽然在主观上想反对晚唐,西昆的柔弱华靡的诗风,但由于作者脱离社会生活追求艺术枝巧,"搜猎奇书,穿穴异闻"走上了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错误道路,而他提倡"无一字无來处""安排一字有神",提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挽骨",以及创作拗律等理论,形成了一个流派,这个流派在创作上讲究枝巧,讲究学问,可以医治空虚不学的毛病,为知识分子所爱好,所以在北宋后期诗坛上发生过不小的影响,直到明清两代还有人模拟。

但他的缺点是脱离了生活把创作引上岐路,給后来的创作造成不良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由于刻意追求新奇,诗句多用冷辟典故,给人的印象是生硬嗨涩,缺乏思想内容,不易理解,但他的新中也有诗风清新的作品,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此外如《寄黄几道》《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八)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那是由于作者屡遭贬滴,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因而能写出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诗篇来。

含“骨”字的成语有

骨肉相连

刻骨铭心

亲如骨肉

脱胎换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