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轰七是七爷的哥们?不,应该是轰七的哥们,和七爷没关
发布时间: 2023-07-11

李三万

摘要:歼轰-7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航空兵最重要的歼击轰炸机,也是当年中国海军唯一具备对海对地攻击能力的战绩,因此极受海军重视,甚至提出别的飞机都可以不要,也要歼轰-7。

图1:歼轰-7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航空兵最重要的歼击轰炸机

【百家号独家报道团】

歼轰-7,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中国自己起了个绰号叫“飞豹”,北约给歼轰-7起的代号则是“比目鱼”(Flounder)。

歼击轰炸机顾名思义是兼具歼击机和轰炸机的功能,既可以进行空战,又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不过,说轰炸机有些不太确切,应该是像美国的FA-18“大黄蜂”那样,属于战斗攻击机。

歼轰-7主要是装备海军航空兵,担负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的战术使命。于1973年开始研制,至1988年首次试飞成功,1998年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

之后,在歼轰-7的基础上对气动外形进行了改进,采用新材料和装备新雷达和航电系统,这就是歼轰-7的改进型歼轰-7A,相比歼轰-7作战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所以歼轰-7A和歼轰-7只装备海军航空兵不同,同时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

展开全文

图2:歼轰-7三视图

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研发源于1974年西沙海战所反映出的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严重不足,仅靠水面舰艇难以更好的完成攻击任务。基于这一原因,当时的三机部对各下属的各航空研制单位下达了新型战机的研发任务,参与竞标的项目主要是为西飞的歼轰-7、沈飞的歼轰-8、南飞的强-6这三款战机。

先说歼轰-8,这型战机的设计立足于之前设计的歼-8战斗机,而歼-8是一款高空高速战斗机,定位与米格-25相类似,主要用于截击防空作战。瘦长的机身搭配较大的三角翼来满足高空高速性能,带来的就是低空低速性能的丧失。为了满足对地攻击的性能要求,沈飞方面参考同时代的西方战机,对歼-8进行了改进,将机头进气改为机身侧面进气,缩短机身并减小三角翼面积、调整布局以便增强低空性能.另外重新选择发动机以配合新型战机的战术要求。可惜歼轰-8再怎样改进设计也是基于歼8,无法摆脱浓重的高空高速性能,而选择的涡喷7发动机仍旧是一款定位高空高速的二代发动机,低空对地攻击和低空机动性能实现无望,以至根本没能通过审查,样机都没建造便下马了。

图3:歼轰-8主要是在歼-8的基础上进行研制

接着说说强-6。这里的“强”就是强击机的简称,说明更偏重于对地攻击。强-6设计之时,我国已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苏联米格-23和美国的F-111战斗机的相关材料,我国的设计师也注意到了国际上流行的可变后掠翼设计,再结合国际上已经有得成功战机设计,强-6在设计上大胆的采用了机腹进气、悬臂上单翼可变后掠翼、电控系统、先进航电系统以及当时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超前的设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进的设计在基础不牢的时候往往起到反作用。可变后掠翼的控制系统研发进展缓慢,并且机械结构超重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先进航电设备的性能指标迟迟达不到要求,而更重要的大推力发动机因为性能不稳定、改进工作进展缓慢而一直不能装载实验,这些因素使得强-6的研发大大迟滞,进度明显落后于西飞的歼轰-7项目,事实上已经下马了。

最后说一下歼轰-7。现在看来,歼轰-7的设计其实是比较保守的,不同于歼轰-8的设计源自歼-8,歼轰-7的设计并不是源自歼-7,而是用于替代轰-5的轰-7项目,不过吸收了歼-7的部分设计,外观上使用常规的后掠翼气动布局,水平尾翼加单垂尾设计,即强化了机身机构的强度,又增加了机体的有效载弹量;最重要的动力系统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生产的斯贝发动机,后续则使用仿制斯贝生产的涡扇9发动机,性能稳定动力强劲,又能提供更远的航程和更优异的中低空操控性;航电设备、雷达、火控系统以及导航系统都采用了国内已有的成熟设计,在保障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性能提升,再搭配国内已经研发完毕的对海对地攻击武器,对比其他两个竞争对手的胜算就显而易见了。鉴于我国当时的大环境,在稳定的基础上研制出可靠耐用的战机胜过对先进性能的过分追求,而已稳定可靠为设计初衷的歼轰-7能够胜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毕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

图4:在三种机型的竞标中最终歼轰-7胜出

歼轰-7装备部队,虽然空战能力相对较弱,但对海对地攻击能力较强,而且是海军当时唯一的可以有效执行对海对地攻击任务的机型,所以极受海军欢迎,甚至海军还表示,我们别的飞机都可以不要,也要歼轰-7。

当然时过境迁,今天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歼轰-7还没有完全退役,但已经是在逐步淘汰,被更先进的机型所取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