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本牢牢掌控苏联,为何度个假,就轻易地被安排“退休”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对于赫鲁晓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个拿着玉米棒子大笑的形象让一些不喜欢历史的人都印象深刻,他是苏联领导人中非常特殊的一个。

其任上做过很多风光的事,例如古巴导弹危机,联合国用鞋砸桌子、国内大肆改革,推广玉米种植等等。

本来赫鲁晓夫在苏联拥有绝对的掌控权,然而却在1964年因为一次度假轻易地被人推翻,看起来真有些不可思议。

赫鲁晓夫及他心爱的玉米

其实早在1957年的6月赫鲁晓夫就经历过了一次“政变”,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别尔乌辛、萨布罗夫等人趁着赫鲁晓夫访问芬兰时暗中谋划,准备召开主席团会议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回国没多久会议就召开了,因为莫洛托夫等人早已联络好,最终8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决定撤销赫鲁晓夫的职位。

不过赫鲁晓夫没有按照他们的来,执意召开中央全会,你不是人多吗?那看看谁的人更多!

因为得到了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的支持,赫鲁晓夫奇迹般地渡过了这次危机,不过正是因为看到了朱可夫强大的影响力,赫鲁晓夫稳定局面没多久就把朱可夫踢开了。

展开全文

赫鲁晓夫与朱可夫

1964年,赫鲁晓夫的心情相当不错,这年苏联国内国外都政绩斐然,看起来一片歌舞升平,不少要职都是他亲手破格提拔上来的,自我感觉处境安全。

他还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胸前的勋章有了足足27枚。处处都显示着美好,于是赫鲁晓夫放心地带着家人前往黑海之滨度假。

然而在这表面之下实则暗潮汹涌,勃列日涅夫趁赫鲁晓夫度假之时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这时已经没有朱可夫了。

赫鲁晓夫最终无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制的“辞职声明”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不光荣地被“退休”。

那为什么大权在握的赫鲁晓夫会如此轻易就被推倒呢?

马利诺夫斯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首先在于他也走上了斯大林的老路,抛弃了自己的承诺。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于斯大林是呈一种批判态度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慷慨激昂陈述了将近4个小时,把斯大林时期的一些举措批判得体无完肤,大肆讽刺斯大林的统治及个人崇拜现象。

并且在言语中表明自己不会跟斯大林一样,以后将是集体领导。

开始他权势不稳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当党内的竞争对手一一被粉碎之后,赫鲁晓夫集大权于一身,也开始走上了斯大林的老路,陶醉于独断专权的快感之中。

尤其是在下台的前两年,赫鲁晓夫不再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开重要大会时也经常打断他人的发言,甚至毫不客气地当众对其他政要辱骂。

在联合国大会之上拿着皮鞋敲桌子,不也是侧面表明了他在国内早已习惯如此?

屠龙者变成了龙,后来有人专门拍摄他的事迹成了影片《我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言论也随着宣传被广为称颂,这时的赫鲁晓夫已经背弃了他当初的理想,民心自然也就背离了他。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

其次就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并不成功,国内经济下滑。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自然也反对其经济模式,在他上台后便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尤其是针对农业。

但赫鲁晓夫对于农业并不熟悉,带着强烈的个人意愿去大力推行玉米、取消集体农庄的义务上交制度等等,但他的做法未结合实际,不但没有改善情况,反而给苏联带来了生态灾难。

因为他的改革,苏联的经济反而出现了下滑,这也是人民对他不满的一个原因。

两大巨头

最重要的在于他要取消干部终身制,这就是完全动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其他的措施都无法伤及到高层,但这项制度就太要命了。

提出取消这项制度后,赫鲁晓夫多次公开表示要在1966年退休,这就让那些受影响的实权人物更加紧张,如果赫鲁晓夫是正常退休的话,那“干部轮换制”就成了苏联的国家政策,那些享受着权力的人如何舍得放弃?

除了这个,赫鲁晓夫还取消掉各级干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车、住房补贴等等,这样一来低级官员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很多人明面上不说,但暗中都在抵触赫鲁晓夫的政策,慢慢形成了“倒赫派”。

赫鲁晓夫

其实说起来赫鲁晓夫也是太自信太轻敌了,因此第一次政变的应对成功给了他底气,加上当时很多官职要人都是他破格提拔,他认为这些人不会背叛自己。

然而事实证明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是虚的。

勃烈日涅夫等人在1964年初就已经有了要动手的迹象,并且有人密报了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谢尔盖也是第一时间报告其父。

然而赫鲁晓夫因为上面那些理由没有相信,最终被一个电话骗回了莫斯科,诸多准备之下让赫鲁晓夫再也没了翻身的机会。

从此赫鲁晓夫不再是苏联第一人,成了一个“厕所都有监听器”的另类囚徒,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郁郁而终。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