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费玉清歌曲二分明月歌
发布时间: 2023-07-17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飘零的点点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前朝遗老的心就像这残月一样残缺。

出自:张尔荩[清代诗人]撰写的对联。写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贴在史可法墓前的七言楹联。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扩展资料:

史可法志决身歼事迹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一年后,其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费玉清歌曲二分明月歌词

费玉清 - 二分明月
作词:南柯
作曲:周志勇

瓜洲岸 芦荻飞 长帆落日雨相违
一袂红袖 步摇金钗碎 怎堪回味

画舫夜 笙歌沸 缠头金粉去又回
二分明月 依间有歌吹 谁与同醉

兴废寻常事 人老木兰非
莫道广陵散 明月耀清晖
兴废寻常事 人老木兰非莫道广陵散 明月耀清晖

兴废寻常事 人老木兰非
莫道广陵散 明月耀清晖
兴废寻常事 人老木兰非
莫道广陵散 明月耀清晖
明月耀清晖

二分明月歌词的注解

《二分明月》由编剧南柯作词,曲作者是音乐制作人周志勇,词曲完工之后,费玉清独具魅力的古典曲风与巨大的影响力让其成为诠释该曲的不二人选。《二分明月》中饱含诗意的歌词、凄清婉转又荡气回肠的曲风、水墨画般的扬州美景,再加上费玉清清澈透明、珠圆玉润的嗓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