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由来?中国一词的由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国的由来

曾经在《《儿童国宝故事》》中写过这个故事。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 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 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崭露。 就是这样一尊称之为“国宝重器”也丝毫不过分的文物,曾经竟沦落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几乎回炉铸铜。 具体怎么回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

何尊正面,西周早期,通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图片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那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3米高的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家的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块,陈堆发现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于是就和妻子张桂兰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夫妻俩不懂文物鉴定,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第二年,陈堆夫妇因故要去外地,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哥哥陈湖保管。

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准备送冶炼厂。于是,这个没被认出来的“国宝”险些要和废铜烂铁一起回炉熔化。 天佑中华,一个月之后,也即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一位叫佟太放的干部在一个废品站中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再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 时光荏苒,到了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铜尊。 马承源过去只听说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忽然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 何尊铭文拓片,“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

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 “中国” 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中 ” “国” 那时,铭文“中”,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高高升起。让人不禁想起今天飘扬在各个重大场合的五星红旗。 那时,铭文“国”,是一个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像今天的共和国士兵在默默守护着和平。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 今天的中国,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1998年,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建成开馆,马承源应邀而来。在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时,听讲解员介绍“何尊是镇馆之宝”时,他当即指出:“它应是镇国之宝,不仅仅是你们的镇馆之宝。”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何尊”便是其中之一。 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时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供游人观赏。其价值连城,重若千钧,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6种概念:一是指京师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五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而“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

中国一词,古文中早已出现。《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孟子,公孙丑》“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公元前一千七百旳周朝已出现。“中国,京师也““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卫屯,民居,卫戍,不断扩大生活范围,因而称黄河一带为“中国“。与中土,中华,中州,中夏,中原,含义相同。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疆域已十分广大。“华夏一统,天佑中华“《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二千年来,中国一词传遍全球。现在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义的含义有所不同了!

我们为什么叫中国,起源于什么

我们为什么叫中国,起源于什么?

答:在中国古代,“中”字的含义为中心、华夏。“国”的含义为城、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没有国名。那时所说“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了民国,定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的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真正的“中国”做为正式国家的简称,是从一场近代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

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中华民族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

中国的名称来历是什么

最早的中国称“中冀”,又称神州、赤县、夏州之国,是夏神炎帝所建,在山东临沂。

中国朝代名字的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