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须尽欢什么意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思是什么

“人生失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原诗:

《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李白从长安翰林院回来八年后,和另外两个请友一起聚首饮酒,借酒作了此诗,以遣心中愁绪,抒发壮志难酬,而又不甘平庸寂寞的心志。

当年李白在长安翰林院供职,满怀一腔报国为民之志,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被排挤打击。远大抱负,青云之志终不得实现。

在诗里,李白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神游物外,天马行空,气势磅礴不同寻常的浪漫主义思想和自信性格,他借用“黄河之水”和“高堂明镜”来比喻人生苦短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一去不复返,像高堂明镜照伤悲,年轻时的青丝很快变成白首皓颜,就像从早上到晚上那么快。

诗中李白写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正是他自信,自强,不甘寂寞平庸的人生宣言。

他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明了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可以散尽还复来的红尘俗物。金银珠宝上,中间李白直抒胸臆,“请君与我侧耳听”,紧接着在后半篇他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愿借这美酒佳肴一浇心中块垒,一销万古千愁。也寄寓了诗人排遣心中烦忧,今后重新开始努力作为的希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什么意思 全诗的含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是,人生高兴愉快的时候就要尽情享受,不要让手里的金杯空对那皎洁的明月。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说法不一,大体是在天宝年间,当时李白离开京城后,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大家都知道李白这个人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事实上他也是才高八斗,但事与愿违。上层的官僚打压排挤于他,性格桀骜不驯,自信且自傲的李白,在心理上承受着这些现实带给他的压抑感。这也迫使他在其它方面表现出强烈反弹。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也就是喝酒,这些苦闷在醉意朦胧放生高歌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尽管如此,绝望也不是代表堕落,酒已经成了他性格甚至人格的一部分。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就在时间无休止的压迫中谱写出了生命之歌《将进酒》。

其实我本人还是非常钦佩李白的,粗俗点说,人生苦短,有钱大胆去花,有酒就畅快地喝,别等到没钱没酒的时候唉声叹气。每个人精神都应独立,能量正不正,别人说的不算,因为没有人经历过你所经历的。

最后还是以李白的诗结尾:将进酒,杯莫停

首先需要弄明白全诗的含义;其次,需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第三需要辩证性地理解这两句诗的正确含义。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第一,要弄明白全诗的含义。先来阅读全诗的内容。这两句出自唐李白的《将进酒》,全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篇幅不算长,但五音繁会,气象不凡。作者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在这首诗里,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第二,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

微信